《杂诗,己卯自春徂夏,在京师作,得十四首 其十一》

时间: 2025-01-06 10:05:15

交臂神峰未一登,梦吞丹篆亦何曾。

丈夫三十愧前辈,识字游山两不能。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交臂神峰未一登,梦吞丹篆亦何曾。
丈夫三十愧前辈,识字游山两不能。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自己年纪渐长却未能有所作为的感慨。尽管未曾亲身攀登那神峰,连在梦中吞下那美好的丹篆也从未实现。作为一个三十岁的男子,感到对前辈的愧疚,虽然识字,却连游山玩水的能力都没有。

注释

字词注释

  • 交臂:交臂而过,形容未能亲身体验。
  • 神峰:指高耸的山峰,象征理想或目标。
  • 丹篆:丹青和印章,象征美好的愿望和成就。
  • 丈夫:成年男子,诗中用于自称。
  • 愧:感到羞愧。
  • 前辈:指比自己年长或有成就的人。
  • 识字:识得文字,表明有文化。
  • 游山:游览山川,泛指游玩。

典故解析

  • “神峰”象征着高远的理想和志向,而“丹篆”则象征着艺术的美好与追求。诗人通过这两个意象表达了对未能实现愿望的遗憾。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龚自珍(1792-1841),字树人,号香溪,晚号湘舟,清代文学家、思想家。他是维新派的先驱,以创新的诗风和深邃的思想著称。

创作背景: 该诗写于清朝中期,时代背景动荡,社会变革加速,知识分子面临巨大的精神压力和困惑。诗人用自我反思的方式表达了对自身处境的不满与对前辈的敬仰。

诗歌鉴赏

这首诗传达了作者的自我反思与对人生的深刻思考。诗中“交臂神峰未一登”一语,蕴含着对理想未能实现的遗憾,表达了个人奋斗与理想目标之间的距离,体现了诗人心中的渴望与无奈。“梦吞丹篆亦何曾”则进一步加深了这种失落感,梦中的美好与现实的距离形成鲜明对比,突显出人生的无常。

“丈夫三十愧前辈”,在此句中,诗人以“丈夫”自称,表现出对社会责任与个人成就的深刻思考。三十而立,意味着诗人对于自我成就的期待与对前辈的敬仰,反映出他对年华的珍惜和对人生价值的追求。最后一句“识字游山两不能”则是对自身能力的清醒认识,表现出一种自嘲的幽默感,透露出他对自己现状的无奈与反思。

整首诗在艺术上采用了简练的语言和深刻的意象,通过简洁的表达揭示了复杂的情感,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交臂神峰未一登:形容自己未能亲自去攀登那高远的理想峰顶,表现出对理想的渴望。
  2. 梦吞丹篆亦何曾:即使在梦中也未能实现理想,形成对理想的无奈表达。
  3. 丈夫三十愧前辈:身为三十岁的男子,对前辈的成就感到愧疚,突显出对社会责任感的自觉。
  4. 识字游山两不能:虽然有文化,却连游玩都无法做到,暗示生活的困顿与自我能力的不足。

修辞手法

  • 对仗:如“交臂”与“梦吞”,形成对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神峰与丹篆象征着理想与成就,传递出深刻的情感。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理想未能实现的遗憾,反映出作者对人生价值与自我能力的思考,以及对前辈的敬仰和自我反省。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神峰:象征理想与目标的高度。
  • 丹篆:代表美好愿望与艺术追求。
  • 丈夫:体现责任感与担当。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神峰”象征什么? A. 现实生活
    B. 理想与目标
    C. 个人的经历
    D. 自然景观

  2. 诗人在三十岁时感到什么? A. 满足
    B. 愧疚
    C. 自信
    D. 无奈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王之涣
  • 《月夜忆舍弟》杜甫

诗词对比: 可对比王之涣的《登高》,两者都探讨了人生的理想与现实的距离,但王之涣更显豪情壮志,而龚自珍则更显沉思与自省。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龚自珍诗文集》
  • 《清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