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诗,己卯自春徂夏,在京师作,得十四首 其十二》

时间: 2025-01-06 11:30:45

楼阁参差未上灯,菰芦深处有人行。

凭君且莫登高望,忽忽中原暮霭生。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杂诗,己卯自春徂夏,在京师作,得十四首 其十二
作者:龚自珍

楼阁参差未上灯,
菰芦深处有人行。
凭君且莫登高望,
忽忽中原暮霭生。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写的是夜晚的景象:楼阁错落却未点亮灯光,沼泽深处有人走动。请你不要急着向高处眺望,因为在这朦胧的夜色中,中原的暮霭正悄然升起。

注释

  • 楼阁:高楼建筑,象征城市的繁华与喧嚣。
  • 参差:形容楼阁高低不齐,错落有致。
  • 菰芦:指水生植物,表示沼泽或湿地的环境。
  • 凭君:请你,劝你。
  • 登高望:登高去远望,指向高处眺望。
  • 忽忽:形容朦胧,模糊的样子。
  • 中原:指中国的中部地区,通常象征着故乡或大地。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成语或历史典故,但“中原”一词常被用来指代故乡或中华大地,承载着诗人对故土的思念和对未来的隐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龚自珍(1792-1841),字楚材,号仁甫,清代著名诗人、散文家、政治家。他的诗歌以清新、婉约著称,常表现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清代中期,正值社会动荡和变革之时。诗人在京师生活,感受到城市的繁华与自然的宁静之间的对比。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夜晚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于城市繁华背后宁静和自然的向往。开头的“楼阁参差未上灯”,描绘了一个略显寂静的城市夜景,给人一种未到的期待感。接着“菰芦深处有人行”,让人联想到在繁华之外的隐秘与安宁,仿佛在告诉读者,生活的另一面在于人们的日常往来与宁静的自然环境。

“凭君且莫登高望”,是对读者的劝告,提醒人们在追求高处的同时,不要忽视身边的美好与真实。而最后一句“忽忽中原暮霭生”,则让人感受到一丝忧虑,仿佛暗示着未来的不可知与变化。整首诗在意境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人思考繁华与自然、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关系。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楼阁参差未上灯”:描绘傍晚的城市景象,楼阁错落通明,灯光尚未点亮,暗示着夜幕将降临。
    2. “菰芦深处有人行”:刻画了在宁静的自然环境中,有人往来,增添了生活气息。
    3. “凭君且莫登高望”:劝诫读者不要急于向高处眺望,暗含对追求名利的反思。
    4. “忽忽中原暮霭生”:表达了对未来变化的隐忧,暮霭象征着不确定性。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楼阁参差”和“菰芦深处”形成了鲜明对比。
    • 隐喻:中原的“暮霭”隐喻未来的迷茫和不确定。
  • 主题思想:整首诗反映了诗人对城市生活的观察,对自然的向往,以及对未来的思考。

意象分析

  • 楼阁:象征繁华的城市生活。
  • 菰芦:代表自然的宁静与生命的活力。
  • 暮霭:象征未来的模糊与不确定,传达对故乡的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菰芦”指什么?

    • A. 一种鱼
    • B. 一种水生植物
    • C. 一种鸟类
  2. 诗人劝诫读者不要做什么?

    • A. 登高望远
    • B. 喝酒
    • C. 看书
  3. “中原暮霭”象征什么?

    • A. 未来的希望
    • B. 未来的迷茫
    • C. 过去的辉煌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登高》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诗词对比

  • 杜甫的《登高》同样描绘了高处的景象,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和自身命运的思考。而龚自珍的这首诗则更侧重于对日常生活的观察与感悟,两者均展现了诗人在不同情境下的情感与思考。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龚自珍诗文集》
  • 《中国古典诗词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