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夜同牧原》

时间: 2025-01-01 14:29:06

急风催暝色,和雨到庭柯。

寒近窗前蚤,愁如叶下多。

田园催晚节,江水涨微波。

相慰浑忘寐,孤灯耿薜萝。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急风催暝色,和雨到庭柯。
寒近窗前蚤,愁如叶下多。
田园催晚节,江水涨微波。
相慰浑忘寐,孤灯耿薜萝。

白话文翻译:

急促的风催促着夜色降临,细雨洒落在庭院的树梢。
寒意逼近,窗前的虫鸣愈加清晰,愁绪如同树下的落叶般满溢。
田园景色催促着晚秋的来临,江水轻轻上涨,泛起微波。
在这孤寂的夜晚,彼此的慰藉使我几乎忘却了睡意,孤灯下映照着爬满墙壁的薜萝。

注释:

字词注释:

  • 催暝色:催促夜色的降临。
  • 和雨:细雨温和地洒落。
  • 寒近窗前蚤:寒意愈加浓重,窗前的虫鸣声变得清晰。
  • 愁如叶下多:愁苦的心情如同树下的落叶,数量众多。
  • 晚节:晚秋的气息。
  • 微波:轻微的波浪。
  • 相慰:彼此安慰。
  • 忘寐:几乎忘记了要入睡。
  • 孤灯耿薜萝:孤独的灯光照耀着墙上的薜萝。

典故解析:

  • 本诗并未显著引用典故,但透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愁苦,符合清代文人的情感特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纪淑曾,清代诗人,生平不详,诗作以清新自然见长,常表现出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和内心情感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雨夜,正值秋冬之交,诗人通过描写自然景象,表达了内心的孤独和对生活的思考。雨夜的环境令人沉思,诗人在这样的氛围中,产生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对现实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雨夜的景象,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索。首句“急风催暝色”中,急促的风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夜晚的降临,营造出一种紧迫感。随着细雨的降下,诗人置身于庭院之中,感受到自然的变化,而窗前的虫鸣声则引发了他内心深处的愁绪。诗中的“愁如叶下多”,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心中愁苦的无数,恰似秋日落叶,纷纷而下。

随后,诗人将视线转向田园与江水,暗示生活的继续与自然的轮回。在“江水涨微波”中,微波荡漾象征着时间的流动和生命的延续。而最后两句,则在孤灯的照耀下,诗人感受到彼此的慰藉,几乎忘却了睡意,表现出一种深沉的情感联结,尽管身处孤寂中。

整首诗在意象上以自然景色为主线,情感上则交织着孤独、思索与慰藉,展现了清代文人对于生活的细腻感受和对自然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急风催暝色:风的急促催促着夜色的来临,体现了时光的流逝。
  • 和雨到庭柯:细雨轻柔地落在庭院的树梢,描绘自然的宁静。
  • 寒近窗前蚤:寒气渐渐逼近,窗外虫鸣声愈显清晰,暗示心情的沉重。
  • 愁如叶下多:愁苦的情感如同落叶遍地,表达了内心的忧虑与无奈。
  • 田园催晚节:田园的景色催促着晚秋的到来,象征着生命的轮回。
  • 江水涨微波:江水上涨,轻波荡漾,寓意着时间的流逝与生活的延续。
  • 相慰浑忘寐:彼此的安慰使人几乎忘却了入睡的疲惫,表现情感的深厚。
  • 孤灯耿薜萝:孤独的灯光照亮了墙上的薜萝,象征着孤独与思索的氛围。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愁如叶下多”将愁苦比作落叶,形象生动。
  • 拟人:自然景象被赋予情感,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 对仗:上下句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愁苦,同时又在孤灯下寻求彼此的慰藉,展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深厚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急风:象征时间的流逝与自然的力量。
  • 和雨:代表着柔和与宁静,带来思索的氛围。
  • 窗前蚤:虫鸣声引发的情感共鸣,暗示孤独与思念。
  • 田园:象征自然之美与生活的理想。
  • 江水:流动的水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延续。
  • 孤灯:代表孤独与思考的空间,照亮内心的愁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急风催暝色”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放松 B. 紧迫 C. 快乐

  2. “愁如叶下多”中的“叶”象征什么?
    A. 快乐 B. 友情 C. 忧愁

  3. 本诗的主要意象是什么?
    A. 河流 B. 雨夜 C. 夕阳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鸟鸣涧》:同样描绘自然和内心感受的诗作。
  • 杜甫《月夜忆舍弟》:在静谧的夜晚表达对兄弟的思念。

诗词对比:

  • 比较纪淑曾的《雨夜同牧原》与李白的《月下独酌》,两首诗都涉及孤独的主题,但纪淑曾偏向于自然景色的描绘,而李白则更多地表达了个人感情的愁苦。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人选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词的意象与修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