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八月犹余热,清尊昨日开。
江声兼雨至,岳色隔城来。
虚馆穿花树,生香落酒杯。
阿谁歌水调,惆怅鬓毛催。
白话文翻译:
八月的天气仍然炎热,昨天刚刚开启了清酒。江水的声音伴随着雨声传来,远处的岳山在城外隐约可见。空荡的馆子里,穿过花树的香气,让酒杯中的酒更显诱人。是谁在歌唱水边的调子,令人感到惆怅,头发也因思绪而渐渐变白。
注释:
- 犹余热:仍然有些热气。
- 清尊:指清酒,通常用于形容酒的清澈与美好。
- 江声:指河流的声音。
- 岳色:指远处岳山的颜色。
- 虚馆:空荡的馆子。
- 穿花树:穿透花树的香气。
- 生香:形容酒的香气。
- 阿谁:谁,古代常用的提问词。
- 水调:指水边的歌曲。
- 惆怅:感到忧伤、失落。
- 鬓毛催:形容因思绪而使鬓发渐白。
典故解析:
- 岳色:岳指的是岳阳楼,代表着高远的志向和情怀。
- 清尊:清酒在古诗中常常象征着高雅与清新,饮酒常与离别、思乡相联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纪淑曾(约1643-1715),清代诗人,字子明,号文韵,江苏常熟人。他的诗作以清新脱俗著称,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情的细腻观察。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庚子年秋季,诗人送别友人即将赴京,表达了对友人的依依不舍和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季的气息,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观察,传达出内心的情感。开篇以“八月犹余热”引入,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但随即转入对秋天的思考,体现出季节的交替与人生的变迁。江水与雨声的结合,既展现了自然的和谐美,又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接着“虚馆穿花树”的意象,营造出一种清幽的氛围,似乎在诉说着离别时的孤寂与惆怅。最后一句“阿谁歌水调”,引出了对友人的思念与惆怅,也让人感受到岁月的无情与流逝的悲伤。整首诗通过对景的描写,巧妙地融入了情感,形成了一幅生动而深刻的画面,既有对友人的祝福,也有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八月犹余热:秋天的八月,依旧感到炎热,象征着时光的流逝。
- 清尊昨日开:酒杯在昨日被开启,暗示着欢聚的时刻即将过去。
- 江声兼雨至:江水的声响与雨声交织,带来一种清新的感觉,却也暗藏忧愁。
- 岳色隔城来:远处的岳山景色隔着城墙传来,象征着遥远的理想与追求。
- 虚馆穿花树:空荡的馆子透过花树,营造出一种孤寂而清幽的环境。
- 生香落酒杯:酒杯中的酒香四溢,暗示着美好时光的流逝。
- 阿谁歌水调:问谁在歌唱水边的调子,表达对友人的思念。
- 惆怅鬓毛催:因思念而感到惆怅,时间催促着鬓角的白发。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江声兼雨至,岳色隔城来”,形成工整的句式。
- 比喻:将友谊比作清酒,象征美好与珍贵。
- 拟人:江声与雨声似乎有情感的交流,增加了诗的生动性。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写秋季的景象与送别的情景,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反映了离别时的惆怅与无奈,同时也寄托了对未来的期盼。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八月:象征着秋天的到来,暗示着时光的流逝。
- 江声:表达自然的声音,传递出一种宁静与思念的情感。
- 岳色:远山的颜色,象征着理想与追求。
- 香酒:代表着友情的美好与珍贵。
- 花树:象征着美好的事物与回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清尊”指的是什么?
- A) 酒
- B) 茶
- C) 水
- D) 酒器
-
“阿谁歌水调”这一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喜悦
- B) 惆怅
- C) 愤怒
- D) 平静
-
诗中提到的“岳色”象征什么?
- A) 远方的理想
- B) 亲人的离去
- C) 秋天的到来
- D) 朋友的聚会
答案:
- A) 酒
- B) 惆怅
- A) 远方的理想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同样表达了对亲友的思念之情。
-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在离别的场景中,展现了深厚的友谊。
诗词对比:
- 纪淑曾 vs 王维:两者都描写了离别的情感,但纪的诗更侧重于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而王则更关注于人际关系的深厚。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纪淑曾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清代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