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李祠部知滑州》

时间: 2025-01-06 13:19:54

东郡隄郡繇苦,曏来烟火疏。

提封百里远,生齿万家余。

贤守车缠下,疲人意纾。

行闻谣五绔,京廪满郊墟。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李祠部知滑州
—— 司马光

东郡隄郡繇苦,曏来烟火疏。
提封百里远,生齿万家余。
贤守车缠下,疲人意纾。
行闻谣五绔,京廪满郊墟。

白话文翻译:

东郡和隄郡的人民苦于生活,近来的烟火气息稀疏。
提着封印,走了百里远,人口依旧有万家之多。
贤良的守官坐着车子而来,疲惫的人们心中得到了安慰。
路途上听说五绔的歌谣,京城的仓库充盈着,乡村的集市热闹非凡。

注释:

  1. 隄郡:指堤防的区域,可能指代东郡的地名。
  2. 烟火疏:形容民间生活气息淡薄,意味着生活贫困。
  3. 提封:指带着官封前来,象征官员的到来。
  4. 贤守:指贤良的守官,能治理地方的好官。
  5. 车缠下:形容带着车子到此,表示官员到访。
  6. 行闻谣五绔:指路上听到的民谣,五绔是一种乐器。
  7. 京廪:京城的粮仓,说明粮食丰盈。

典故解析:

“五绔”出自古代乐器,常用于民间歌谣。这里用以象征民间的欢乐与希望。提及“京廪满郊墟”,反映出国家富庶,民生安定的美好愿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司马光(1019年-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北宋政治家、历史学家、诗人。以《资治通鉴》闻名,倡导儒学,提倡节约和治国理政。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司马光担任官职时,对即将上任的李祠部表达祝福与期望,反映了他对民生的关心及对良好治政的寄托。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东郡与隄郡人民生活的苦乐。首句提到“苦”,直言民生之艰难,接着以“烟火疏”形容生活气息的稀疏,暗示社会的动荡与不安。中间两句则转向对新官李祠部的寄托,希望他能带来新的希望和活力。“贤守车缠下,疲人意纾”展现了人们对新官的期待,期盼他能治理有道,带来安定的生活。最后两句以“行闻谣五绔,京廪满郊墟”结束,展现出理想中的社会图景:民众欢歌,生活富足。这首诗不仅表现了对李祠部的期望,也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情感真挚,富于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东郡隄郡繇苦:开篇直接表明主题,呈现出人们生活的困境。
  2. 曏来烟火疏:生活的气息变得稀疏,暗示社会动荡。
  3. 提封百里远:新官来访,象征希望的到来。
  4. 生齿万家余:虽有困境,但人口依然庞大,暗示潜力。
  5. 贤守车缠下:贤明的守官到来,让人感到慰藉。
  6. 疲人意纾:表达人民的希望与期待。
  7. 行闻谣五绔:民间的歌谣,象征着快乐与期待。
  8. 京廪满郊墟:结尾描绘理想的富裕景象,反映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生齿万家余”与“京廪满郊墟”,形成对比。
  • 象征:通过“烟火疏”象征社会动荡。
  • 比喻:将理想的社会生活比作欢歌与丰盈。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新官的期望,寄托着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展现出诗人对社会的关心与对国家的希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东郡、隄郡:象征地方,代表了广大民众。
  2. 烟火:象征生活气息,隐含困苦。
  3. 贤守:象征理想的治理者。
  4. 歌谣:象征民间生活的欢乐与希望。
  5. 京廪:象征国家富裕。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杜甫
    • C. 司马光
    • D. 陶渊明
  2. 诗中提到的“贤守”是指?

    • A. 贪官
    • B. 能治理地方的好官
    • C. 士人
    • D. 农民
  3. “京廪满郊墟”表达了什么样的社会状况?

    • A. 社会动荡
    • B. 经济繁荣
    • C. 战乱频繁
    • D. 人民失业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 - 杜甫:同样关注民生苦难。
  • 《游子吟》 - 孟郊:表达对家乡的思念与对生活的希望。

诗词对比:

  • 李白司马光的作品体现了不同的风格,李白偏向于浪漫主义,而司马光则更关注现实与民生。在同样的主题下,李白的表达更加奔放,而司马光则更平实深沉。

参考资料:

  • 《中国诗词鉴赏辞典》
  • 《宋代诗人研究》
  • 《司马光与他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