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目》

时间: 2025-01-01 09:43:31

偶然看树过平桥,老尽墙边杞朮苗。

不分蛛丝与蜗壳,也随残照集芳条。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偶然看树过平桥,
老尽墙边杞朮苗。
不分蛛丝与蜗壳,
也随残照集芳条。

白话文翻译:

偶尔看到树木在平桥上,
墙边的杞和朮苗已经老去。
不分清楚蛛丝和蜗壳,
也随夕阳的余晖聚集在芳草上。

注释:

  • :一种植物,通常指杞子,可以食用或入药。
  • :指白朮,常用于中药,具有健脾的功效。
  • 蛛丝:蜘蛛织的丝,形状轻盈细长。
  • 蜗壳:蜗牛的壳,通常是卷曲的形状。
  • 残照:夕阳的余晖,指晚上的光线。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镃,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风清新自然,常以简练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意境。他的诗多描绘自然景象,反映出对生活的细致观察。

创作背景:

《即目》这首诗写于一个宁静的午后,诗人偶然间看到自然的景象,唤起了对时光流逝与生命变迁的思考。诗中描绘的景象充满了生活的细节,反映出诗人对生活与自然的热爱。

诗歌鉴赏:

《即目》是一首充满生活气息的诗作,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观察和感悟。诗的开头“偶然看树过平桥”,自然的画面瞬间展现在眼前,诗人通过“偶然”二字传达出一种随意和自在的态度,似乎在说生活中的美好常常出现在不经意间。接着“老尽墙边杞朮苗”,则通过对植物生长的观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脆弱,给人一种淡淡的惆怅。

诗的后两句“不分蛛丝与蜗壳,也随残照集芳条”,将自然界的细微之处与日落时分的宁静结合,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细节的关注。这种细致的观察不仅让人感受到自然的美好,也引发了对生命的思考。在光与影的交错中,诗人似乎在传达一种哲理:生活中那些微小的细节,往往蕴藏着深刻的意义。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单却富有表现力,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尊重。通过对日常景象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生命、时间的思考,让读者在欣赏自然美的同时,也感受到了一种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偶然看树过平桥:诗人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看到树木生长于平桥旁,表现了一种随意的生活态度。
  2. 老尽墙边杞朮苗:墙边的杞子和朮苗已经老去,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3. 不分蛛丝与蜗壳:诗人将蛛丝与蜗壳混为一谈,说明他在观察细微事物时的专注与投入。
  4. 也随残照集芳条:在夕阳的余晖下,诗人感受到自然的和谐美,暗示着生命与时间的交融。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蛛丝与蜗壳的细腻与生活中的琐碎事物相联系,增强了诗歌的意境。
  • 拟人:通过对植物的描写,表现出一种生命的情感,使自然更具人性化。
  • 对仗:诗中“蛛丝与蜗壳”对“残照集芳条”,形成了和谐的音韵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通过对自然细节的描绘,反映出生命的流逝与对生活的感悟。诗人通过观察自然,表达了对生命的思考与对生活的热爱,传递出一种宁静与淡然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象征生命的顽强与自然的永恒。
  2. 杞朮:代表生命的脆弱与时间的流逝。
  3. 蛛丝:寓意生活中的细节与美好。
  4. 蜗壳:象征生命的庇护与脆弱性。
  5. 残照: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活的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墙边植物是? A. 玫瑰
    B. 杞与朮
    C. 柳树
    D. 竹子

  2. 填空题:诗中“不分蛛丝与蜗壳”主要表现了诗人对____的观察。

  3. 判断题:诗中提到的“残照”指的是白天的阳光。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1. B
  2. 自然细节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鹿柴》
  • 孟浩然的《春晓》

诗词对比:

  • 王维《鹿柴》:同样描绘自然景象,但更侧重于山水的意境,表达内心的宁静。
  • 孟浩然《春晓》:以春天的生机勃勃为主题,展现自然之美与生命的希望。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经与古诗词的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