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寻梅三首
作者:张镃 〔宋代〕
韩园邂逅一来寻,还忆朱栏小院深。
相对两亭无四壁,定参陶令不弦琴。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在韩园邂逅(偶然相遇),我来此地寻梅,
仍然记得那朱红栏杆的小院深处。
相对着两座亭子,没有四面的墙壁,
一定要参照陶渊明的生活,不需弦琴。
注释
字词注释:
- 邂逅:偶然相遇。
- 朱栏:指红色的栏杆。
- 小院:指小的院子,通常指庭院。
- 亭:指亭子,常用于赏景或休息。
- 参:指学习、借鉴。
- 陶令:指陶渊明,字渊明,号靖节,著名的隐士和诗人。
- 弦琴:弦乐器,这里指音乐。
典故解析:
- 陶令:陶渊明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诗人,他的诗作中常表达隐逸生活、陶醉于自然的情感。他的生活态度常被后人所推崇,尤其是在追求宁静和自然的生活方式方面。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镃(生卒年不详),字子华,号白华,宋代诗人。其作品风格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物为题材,表达对生活的感悟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宋代,正值士人崇尚隐逸、追求自然的时期,诗人通过寻梅的过程表达对自然美的向往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寻梅为线索,通过优美的自然景物表现了诗人内心对宁静生活的向往。首句“韩园邂逅一来寻”开篇即设定了一个轻松愉快的场景,韩园是个著名的梅花观赏地,诗人意图在此寻梅,显得非常自然。接下来“还忆朱栏小院深”,通过回忆朱栏小院,诗人表现了对往昔美好生活的怀念。这里不禁让人想象那深邃的小院,似乎蕴藏着许多诗人心中的情感。
“相对两亭无四壁”一句,展现了一个开放、宽松的环境,诗人似乎置身于大自然之中,反映出一种无拘无束的心境。最后一句“定参陶令不弦琴”,不仅表明了诗人对陶渊明隐逸生活的向往,也反映出他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追求。他宁愿放弃音乐的喧嚣,选择一种更为淡泊的生活方式。
整首诗通过对梅花的追寻,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生活的思考,体现了隐士的高洁情操与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韩园邂逅一来寻:在韩园偶然相遇,特意前来寻梅。诗人借此引入寻梅的主题。
- 还忆朱栏小院深:诗人回忆起那朱红栏杆的小院,营造出一种温馨的氛围,表露出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 相对两亭无四壁:描绘出一个开放的环境,暗示自由自在的生活状态。
- 定参陶令不弦琴:强调诗人对陶渊明的生活态度的崇尚,表现出对音乐和喧闹生活的拒绝,选择宁静的生活。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相对两亭无四壁”,对称的表达加强了诗的音乐感。
- 意象:梅花、朱栏、小院、亭子等意象,构成了一个清幽自然的世界,代表了诗人理想的生活状态。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寻梅为中心,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追求,展现出一种洒脱、淡泊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梅花:象征着高洁、坚韧,代表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 朱栏:代表温馨的家园,承载着诗人对过去的怀念。
- 亭子:象征着自由与宁静,展现出诗人对自然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提到的“朱栏”指的是什么?
A. 红色的栏杆
B. 蓝色的围墙
C. 绿色的草地
答案:A -
诗中提到“陶令”是指哪位诗人?
A. 李白
B. 杜甫
C. 陶渊明
答案:C -
诗人选择不弹弦琴的原因是什么?
A. 喜欢音乐
B. 崇尚宁静的生活
C. 不会弹琴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 王维的《山居秋暝》:描绘自然景色,表现隐士情怀。
诗词对比:
- 与王维的《鹿柴》相比,两者均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隐逸生活的向往,但王维的作品更侧重于山水之美,而张镃则通过梅花的寻觅表现出对过往生活的怀念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
- 《陶渊明诗文集》
- 《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