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望江南 晚步
作者: 沈榛 〔清代〕
闲晚步,綦迹印苔深。
蕉响疏风来别院,
烟迷宿鸟语幽林。
明月出花阴。
白话文翻译:
在闲暇的傍晚,我漫步在苔藓深处,脚步的印记留在了上面。
微风轻轻拂过,蕉叶发出沙沙声,似乎在与别院的宁静道别;
烟雾缭绕,迷离了栖息在幽林中的鸟儿的鸣唱。
明月悄然升起,映照在花的阴影之中。
注释:
字词注释:
- 闲晚:指闲暇的晚间。
- 綦迹:指脚印,特指深深的印记。
- 蕉:指蕉树,通常指香蕉树。
- 响:声响,这里指蕉叶在风中发出的声音。
- 疏风:微风,轻柔的风。
- 烟迷:烟雾弥漫,迷蒙的样子。
- 宿鸟:指栖息的鸟,宿是指栖息、停留。
- 幽林:幽静的树林。
- 明月:明亮的月亮。
- 花阴:花木的阴影,通常指在花下或树下的阴影。
典故解析: 此诗中没有特别的典故,但“明月出花阴”常用来表达自然的美景和宁静的氛围,与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月夜和花影意象相呼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沈榛,字子和,号竹山,清代诗人,生于明末清初。沈榛以其清丽的诗风和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写而闻名,作品多流露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尤其擅长描写江南风光。
创作背景: 《望江南·晚步》作于清代,正值沈榛生活的动荡时期,诗中流露出他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体现了内心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现实的逃避。
诗歌鉴赏:
《望江南·晚步》以其清新自然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傍晚景象。全诗在意境上呈现出一种闲适的氛围,诗人悠闲地在晚间漫步,脚印深深地印在苔藓上,仿佛在描绘他与自然的亲密关系。蕉叶在微风中轻声作响,似乎在诉说着别院的安宁和告别的情感,展现了自然界的生动。
“烟迷宿鸟语幽林”,烟雾缭绕,鸟儿的鸣唱在幽静的树林中显得格外动人,给人一种诗意的沉醉感。最后一句“明月出花阴”,将整首诗的意境推向高潮,明亮的月光透过花木的阴影洒下,仿佛是对这幅宁静画面的点睛之笔。
整首诗在细腻的描写中流露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闲适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人生某种哲理的思考。诗歌的语言清丽,意象生动,展现了沈榛的艺术风格和情感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闲晚步:描绘一个闲暇的傍晚,营造出一种轻松自在的氛围。
- 綦迹印苔深:脚印深深地留在苔藓上,象征着诗人在这个地方留下的痕迹,增添了一种永恒的印记。
- 蕉响疏风来别院:蕉叶在微风中发出声响,暗示着一种告别的情感,别院的宁静与诗人的内心世界相呼应。
- 烟迷宿鸟语幽林:烟雾弥漫,迷离了鸟儿的鸣叫,展现出一种宁静而又神秘的自然景象。
- 明月出花阴:明月升起,洒下的光辉透过树影,增强了夜晚的神秘感和美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声音与告别情感相结合,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 拟人:蕉的声音、鸟儿的鸣唱都赋予了生命,表现出自然的灵动。
- 对仗:诗中的“响”与“来别院”,“迷”与“语幽林”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闲适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生命中宁静美好的追求。诗歌中的意境不仅仅是对自然的描绘,更是对内心情感的一种抒发,反映出一种哲理性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蕉:象征着热带的气候与生活的悠闲。
- 烟:代表着朦胧与神秘,营造出一种意境。
- 明月:常常寄托着思念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蕉响疏风”指的是什么? A. 蕉叶在风中发出的声音
B. 风声很大
C. 蕉树的生长 -
“明月出花阴”中的“花阴”指的是什么? A. 花的影子
B. 花的香气
C. 花的颜色 -
诗人在傍晚的心情是怎样的? A. 忧伤
B. 悠闲
C. 紧张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月下独酌》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沈榛的《望江南·晚步》与李白的《月下独酌》都描绘了自然的美景和诗人的情感,但沈榛更注重细腻的景物描写,而李白则更倾向于表达个人的感受与情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
- 《沈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