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过灵石》

时间: 2025-01-19 19:04:36

晓色熹微岭上横,望中云物转凄清。

林收宿雾初通日,山挟回风尽入城。

客路远随残月没,乡心半向早寒生。

惊鸦满眼苍烟里,愁绝戍楼横吹声。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晓色熹微岭上横,
望中云物转凄清。
林收宿雾初通日,
山挟回风尽入城。
客路远随残月没,
乡心半向早寒生。
惊鸦满眼苍烟里,
愁绝戍楼横吹声。

白话文翻译:

晨曦微弱地洒在山岭上,
远望去,云雾之间透出凄凉的景象。
树林里宿夜的雾气刚刚散去,
山间送来的回风直吹进城中。
旅途的路途遥远,伴随着残月的消逝,
思乡之情在寒意中渐渐升起。
惊起的乌鸦在苍烟里飞舞,
戍楼上传来悲凉的号角声。

注释:

  • 晓色:清晨的光色,指晨曦。
  • 熹微:微弱的光线。
  • :山岭,指山脉的高处。
  • 云物:云雾、景物。
  • 宿雾:夜间的雾气。
  • 回风:从山间吹来的风,通常指凉风。
  • 客路:旅途,指行走在路上的人。
  • 残月:即将消逝的月亮。
  • 乡心:思乡之情。
  • 苍烟:浓重的烟雾,常用以形容凄凉的景象。
  • 戍楼:守卫城池的楼台,通常指边防的哨楼。
  • 横吹声:戍楼上吹响的号角声,传递哀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执信,清代诗人,字履仁,号澄江,出生于明末清初,历任官职。赵执信以其清新的诗风和深厚的文学素养著称,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及其对人情的感悟。

创作背景:

《晓过灵石》写于清代,表达了作者在清晨行旅中的感受,透过自然景象,反映了内心的思乡情怀,给人一种孤寂而又恬静的感受。

诗歌鉴赏:

《晓过灵石》是一首描绘清晨山水景色的诗,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将读者带入一个清新而又略显凄凉的自然环境。开篇的“晓色熹微岭上横”,以柔和的晨光为引子,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氛围。接下来的“望中云物转凄清”,则通过远景的描绘,呈现出一种空旷、清冷的意境,仿佛在诉说着孤独的旅途。

诗人通过对“林收宿雾初通日”的描写,让人感受到清晨的宁静与生机,霎时间,雾气散去,阳光透入,令人倍感温暖。而“山挟回风尽入城”则通过回风的描写,带有一种亲切感,仿佛大自然的气息直扑而来,然而在这温暖的背后,诗人内心的“乡心半向早寒生”又将思乡之情与寒冷的现实相对比,令人心生惆怅。

最后两句“惊鸦满眼苍烟里,愁绝戍楼横吹声”,通过惊起的乌鸦和戍楼的号角声,进一步渲染了诗中的愁绪。乌鸦的叫声、号角的悲鸣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动人心弦的画面,既有自然的哀愁,也有心灵的孤独,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故土的眷恋与无奈。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晓色熹微岭上横”:晨曦微弱地洒在山脊上,展现出清晨的宁静氛围。
  2. “望中云物转凄清”:远望去,云雾之间透出凄凉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孤寂的意境。
  3. “林收宿雾初通日”:树林里宿夜的雾气刚刚散去,阳光透出,象征着新的开始。
  4. “山挟回风尽入城”:从山间吹来的凉风直入城市,传递出自然的气息。
  5. “客路远随残月没”:旅途的路途遥远,伴随着残月的消逝,暗示着孤独的旅程。
  6. “乡心半向早寒生”:思乡之情在寒意中渐渐升起,表现出对故乡的思念。
  7. “惊鸦满眼苍烟里”:惊起的乌鸦在浓重的烟雾中飞舞,象征着惆怅与无奈。
  8. “愁绝戍楼横吹声”:戍楼上传来的号角声,传递出悲凉的情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象与情感结合,形成生动的画面。
  • 拟人:将风、乌鸦等自然元素赋予情感,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对仗:如“林收宿雾”和“山挟回风”,增加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清晨的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与旅途的孤独,情感细腻而深刻,展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微妙关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晓色:象征着新的开始、希望。
  • 云物:代表遥远、凄清的景象,暗示孤独的心境。
  • 宿雾:象征着过去的阴霾,暗示着迷茫与不安。
  • 回风:带来自然的气息,象征着温暖与亲切。
  • 乡心:思乡之情,象征着对故土的眷恋。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晓色熹微”指的是什么? A. 晚霞
    B. 清晨的光色
    C. 中午的阳光
    D. 黄昏的余晖

  2. 诗中提到的“回风”主要指什么? A. 带来温暖的风
    B. 带来寒冷的风
    C. 从山间吹来的凉风
    D. 从森林中的风

  3. 诗中“愁绝戍楼横吹声”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欢乐
    B. 孤独与悲伤
    C. 兴奋
    D. 安宁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李白《夜泊牛津》

诗词对比:

  • 《登鹳雀楼》与《晓过灵石》都描绘了自然景观,但前者更强调壮丽的景色与气势,后者则侧重于清晨的宁静与内心的情感反思。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