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仙歌(所居丢山为仙人舞袖形)》

时间: 2025-01-06 14:17:06

婆娑欲舞,怪青山欢喜。

分得清溪半篙水。

记平沙鸥鹭,落日渔樵,湘江上,风景依然如此。

东篱多种菊,待学渊明,酒兴诗情不相似。

十里涨春波,一棹归来,只做个、五湖范蠡。

是则是、一般弄扁舟,争知道,他家有个西子。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洞仙歌(所居丢山为仙人舞袖形)
作者:辛弃疾
婆娑欲舞,怪青山欢喜。
分得清溪半篙水。
记平沙鸥鹭,落日渔樵,
湘江上,风景依然如此。
东篱多种菊,
待学渊明,酒兴诗情不相似。
十里涨春波,
一棹归来,只做个五湖范蠡。
是则是一般弄扁舟,
争知道,他家有个西子。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如梦似幻的山水景致,青山在轻盈的舞动中显得格外欢喜,清澈的溪水轻轻荡漾。作者回忆起平沙上的鸥鹭、夕阳下的渔樵,湘江的风景依旧如昔。东篱种满了菊花,心中渴望学习陶渊明,但酒兴与诗情却各有不同。十里春波涌动,划着小船归来,仿佛只想做个五湖四海的范蠡。这样的日子,是否也只是那般轻舟一叶,谁又能知晓,他家里有位西子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婆娑:形容舞动的样子。
  • 清溪:清澈的小溪。
  • 平沙鸥鹭:平坦沙洲上的鸥鸟和鹭。
  • 东篱:指东边的篱笆,常用来指陶渊明的桃花源。
  • 渊明:指陶渊明,著名的隐士与诗人。
  • 范蠡:春秋时期的贤人,以商贾闻名,后来归隐。

典故解析

  • 陶渊明:东晋著名诗人,以田园诗著称,代表作有《桃花源记》。
  • 范蠡:春秋时期的越国人,辅佐越王勾践复国,后来隐居于五湖,成为商业巨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人。辛弃疾是宋代著名的词人和诗人,其作品以豪放、奔放著称,常常表达对国家和人民的关心,以及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创作背景: 《洞仙歌》创作于北宋时期,正值辛弃疾生活的动荡年代,诗中流露出他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同时也隐含了对现实的失望和对自然的热爱。

诗歌鉴赏

《洞仙歌》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然的美景,同时融入了作者对个人理想的追求与反思。开篇即以“婆娑欲舞”描绘出一种轻盈的意境,青山仿佛在欢快地舞动,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接着,诗中描述了清溪的水,平沙的鸥鹭,以及落日渔樵的宁静,展现了一幅和谐美好的自然画卷。

通过对陶渊明的提及,作者表达了自己向往隐逸生活的情怀,但又自觉与陶渊明有所不同,这种自我反思使得诗的情感层次更加丰富。最后,诗中提到的“西子”则是一种隐喻,象征着理想与美的追求,似乎在暗示即使在这样美好的自然中,个人的追求与渴望仍然难以实现。

整首诗在描绘自然美景的同时,流露出作者对人生理想、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现实的无奈,情感深邃而复杂,展现了辛弃疾深厚的艺术造诣和独特的个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婆娑欲舞,怪青山欢喜。”:青山如舞,似乎也因自然的美丽而感到欢愉。
  • “分得清溪半篙水。”:清溪的水流轻轻荡漾,描绘出自然的清澈与宁静。
  • “记平沙鸥鹭,落日渔樵,湘江上,风景依然如此。”:回忆起平沙上鸥鸟与落日下的渔樵,湘江的风景依旧美丽。
  • “东篱多种菊,待学渊明,酒兴诗情不相似。”:提到种菊的陶渊明,表现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自觉酒兴诗情与其不同。
  • “十里涨春波,一棹归来,只做个五湖范蠡。”:描绘春水涌动,归舟的意象,流露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 “是则是一般弄扁舟,争知道,他家有个西子。”:最后提到西子,暗示理想与现实的距离。

修辞手法

  • 比喻:用“婆娑”形容青山的舞动,生动形象。
  • 拟人:青山似乎有了情感,表现出自然的灵动。
  • 对仗:如“渔樵”对“鸥鹭”,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生活的渴望与对现实的无奈,通过自然的美景映射出内心的情感冲突,体现出一种对自由与隐逸生活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青山:象征自然的美丽与生命力。
  • 清溪:代表纯净与宁静,流动的水象征时间的流逝。
  • 鸥鹭:象征自由与洒脱,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 菊花:常用作隐逸生活的象征,代表高洁与淡泊。
  • 西子:象征理想与美,暗示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东篱”指的是哪个著名诗人? a) 李白
    b) 陶渊明
    c) 杜甫

  2. 填空题:诗中“婆娑欲舞,怪青山欢喜”表现了对自然的_____

  3. 判断题:诗中提到的“西子”是指一位古代的美女。(对/错)

答案

  1. b) 陶渊明
  2. 喜爱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饮酒》系列诗
  • 李白的《将进酒》

诗词对比: 可以与李白的《庐山谣》进行比较。两者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但辛弃疾更注重内心的情感与理想生活的追求,而李白则更注重豪放与个性自由的表现。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辛弃疾词全集》
  • 《宋代词人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