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河传 效花间体》

时间: 2025-01-14 18:53:04

春水,千里,孤舟浪起,梦携西子。

觉来村巷夕阳斜。

几家,短墙红杏花。

晚云做造些儿雨,折花去,岸上谁家女。

太狂颠。

那边,柳绵,被风吹上天。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春水,千里,孤舟浪起,梦携西子。觉来村巷夕阳斜。几家,短墙红杏花。晚云做造些儿雨,折花去,岸上谁家女。太狂颠。那边,柳绵,被风吹上天。

白话文翻译:

春天的水面延绵千里,孤舟在波浪中摇荡,仿佛梦中携带着西子(西施)。醒来时,看到村巷里的夕阳斜照,几户人家,短短的墙边开着红杏花。晚云像是要下雨,摘花的人走了,岸上不知是谁家的姑娘。她太疯狂,那里边的柳绵被风吹上了天空。

注释:

  • 春水:春天的水,象征生机与活力。
  • 孤舟:孤独的小船,象征漂泊与思念。
  • 西子:指西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象征美丽与柔情。
  • 村巷:村里的小巷子,表现宁静的乡村生活。
  • 红杏花:春天盛开的花朵,象征生机和爱情。
  • 晚云:黄昏时分的云彩,暗示变化与不确定性。
  • 柳绵:柳树的绵絮,常用来象征春天的柔情。

典故解析:

“西子”指的是西施,历史上有着极高的美誉,常用以形容绝世佳人。诗中提到的“晚云”与“折花去”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美好的事物转瞬即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辛弃疾(1140年-1207年),字幼安,号稼轩,宋代著名词人。其词风豪放而又细腻,常表达个人情感与国家命运的结合。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辛弃疾晚年,经历了国家动荡与个人失意,诗中流露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过往的追忆,同时也反映了他对社会现实的不满。

诗歌鉴赏:

《唐河传》是一首充满生动意象与情感的诗作,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生机的赞美与对美好爱情的向往。诗中以“春水、孤舟、夕阳、红杏花”等自然景物的描写,构成了一幅生动的春日图景,隐喻着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理想生活的渴望。尤其是“梦携西子”这一句,既是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也是对人生理想的追求。诗的后半部分则转向现实,描绘了村巷的平凡与美好,但又透出一丝淡淡的忧伤,表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脆弱性和短暂性的感叹。整体上,诗歌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情感的流露,展现了辛弃疾深厚的艺术功力与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春水,千里:描绘春水的浩瀚与生机。
  • 孤舟浪起:孤舟在波浪中起伏,象征孤独与漂泊。
  • 梦携西子:梦中有美丽的西施,表现对爱情的向往与追求。
  • 觉来村巷夕阳斜:醒来时看到村巷的夕阳,暗示时间的流逝。
  • 几家,短墙红杏花:描绘乡村的宁静与温馨。
  • 晚云做造些儿雨:晚云似乎要下雨,象征不安的情绪。
  • 折花去,岸上谁家女:摘花的人走了,留下一丝惆怅。
  • 太狂颠:形容姑娘的疯狂与活泼。
  • 那边,柳绵,被风吹上天:柳絮随风飘扬,象征春天的无常与美好。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柳绵比作春天的柔情,增强了意象的美感。
  • 拟人:描述晚云似乎要下雨,赋予自然界以人的情感。
  • 对仗:如“几家,短墙红杏花”,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体上,诗歌通过春水与孤舟的对比,表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既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又有对现实的无奈,传递出一种深沉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水:生命与希望的象征,暗示万物复苏。
  • 孤舟:孤独与漂泊,表现个人情感。
  • 西子:美丽与爱情的象征。
  • 红杏花:春天的浪漫与生机。
  • 晚云:变化与流逝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西子”指的是哪个历史人物? a) 王昭君
    b) 西施
    c) 貂蝉
    d) 杨贵妃

  2. “孤舟浪起”中的“浪”指的是什么? a) 浪花
    b) 疯狂
    c) 船只
    d) 风浪

  3. 诗中“几家,短墙红杏花”描述了什么样的场景? a) 城市的繁华
    b) 孤独的夜晚
    c) 宁静的乡村
    d) 冷清的山谷

答案:

  1. b) 西施
  2. d) 风浪
  3. c) 宁静的乡村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辛弃疾与李清照的作品都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对现实的无奈,但辛弃疾的作品更倾向于豪放,李清照则更显细腻与柔情。

参考资料:

  • 《辛弃疾诗词全集》
  • 《宋代词人研究》
  • 《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