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皇恩 读《庄子》,闻朱晦庵即世》

时间: 2025-01-14 20:58:17

案上数编书,非庄即老。

会说忘言始知道。

万言千句,自不能忘堪笑。

朝来梅雨霁,青青好。

一壑一丘,轻衫短帽。

白发多时故人少。

子云何在,应有玄经遗草。

江河流日夜,何时了。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案上数编书,非庄即老。
会说忘言始知道。
万言千句,自不能忘堪笑。
朝来梅雨霁,青青好。
一壑一丘,轻衫短帽。
白发多时故人少。
子云何在,应有玄经遗草。
江河流日夜,何时了。

白话文翻译:

案上摆放着几本书,都是《庄子》或《老子》。
我会说忘言才真正明白道理。
虽然有万言千句,却无法忘却,真让人忍俊不禁。
今天早晨梅雨过后,天气格外好,绿意盎然。
眼前一座山一片丘陵,我穿着轻便的衣衫,戴着短帽。
白发渐多,故人却越来越少。
孔子子云现在在哪里?应该还有他的遗留经典吧。
江河日夜流淌,不知何时才会结束。

注释:

  • :书桌,书案。
  • :指《庄子》,道家经典。
  • :指《老子》,道家经典。
  • 忘言:超越言语的境界。
  • 梅雨霁:指梅雨季节雨后放晴。
  • 子云:指孔子,强调其智慧和思想。
  • 玄经:指深奥的经典著作。
  • 江河流日夜:比喻时间的流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著名词人、诗人,与李清照并称。他的词作豪放而又细腻,常融入个人情感和历史背景,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怀。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辛弃疾中年时期,正值南宋国势衰弱、内忧外患之际。诗中反映了他对道家思想的向往,同时也表达了对朋友的思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辛弃疾在《感皇恩》中,通过对《庄子》和《老子》两部经典的提及,表达了对道家思想的追求与理解。诗的开头,案上摆放的书籍不仅展示了他对哲学的热爱,更是他对精神世界的追求。忘言的境界,暗示着一种超越世俗的智慧,这种思想在辛弃疾的其他作品中也屡见不鲜。

“梅雨霁,青青好”一句,描绘了雨后清新自然的美好景象,似乎在暗示诗人在面对人生的困扰时,偶尔也能体验到宁静与愉悦。接下来的描写则带有淡淡的忧伤,白发多了,故人却少了,时间的流逝让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显得愈加珍贵。

最后几句提到孔子子云的遗留经典,既是对古人智慧的追念,也反映出诗人对时间流逝和个人价值的思考。整首诗在哲理与情感的交织中,呈现出一种深沉的怀思与对人生的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案上数编书,非庄即老:书桌上有几本书,都是关于道家经典的。
  2. 会说忘言始知道:能够领悟到忘却言语的境界才是真正的理解。
  3. 万言千句,自不能忘堪笑:即便有很多话语,却无法真正忘却,令人发笑。
  4. 朝来梅雨霁,青青好:早晨梅雨过后,天晴气爽,景色宜人。
  5. 一壑一丘,轻衫短帽:描绘出眼前的山丘与自己的轻装打扮。
  6. 白发多时故人少:年华渐老,昔日的朋友却越来越少。
  7. 子云何在,应有玄经遗草:孔子的智慧在哪里?应该还有他的经典留下。
  8. 江河流日夜,何时了:时间如江河一般日夜流逝,何时才能结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时间比作江河,形象地表现出时间的无情与流逝。
  • 对仗:如“白发多时故人少”,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排比:通过“万言千句”和“江河流日夜”等排比手法,强化诗歌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道家思想的追求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对故友的怀念,展现了一种哲理的深邃和情感的细腻。

意象分析:

  • :象征知识与智慧。
  • 梅雨:象征着时光的流转与生命的变化。
  • 白发:象征着衰老与时间的无情。
  • 江河:象征着生命的流逝与不息的时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两部经典是? A) 《诗经》《楚辞》
    B) 《庄子》《老子》
    C) 《论语》《孟子》
    D) 《红楼梦》《水浒传》

  2. 诗中所描绘的梅雨过后,诗人穿着什么样的衣服? A) 长袍
    B) 轻衫短帽
    C) 便装
    D) 盔甲

  3. 诗中“白发多时故人少”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失落与怀念
    C) 愤怒
    D) 冷漠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杜甫《登高》
  •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诗词对比

  • 李白《月下独酌》:同样以酒作媒介,表达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但李白更侧重于豪放与洒脱,而辛弃疾则更多表现出内心的感慨与怀旧。
  • 杜甫《登高》:杜甫的作品常反映社会现实与个人的无奈,辛弃疾的诗则更多地聚焦于个人内心世界的探索与哲理的思考。

参考资料:

  • 《辛弃疾诗词全集》
  • 《中国诗词鉴赏辞典》
  • 《道家思想与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