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蓦山溪》
时间: 2025-01-04 12:37:0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春光欲尽。未得天涯信。早起镇恹恹,减裘带馀寒犹嫩。古碑临罢,独枕故衣眠,魂无定。身慵困。酿就维摩病。谁家巷陌,红满香成阵。旬日雨风频,减多少,游踪逸兴。忏除烦恼,赖有贝多经,帘押静。香篆烬。终卷阴移寸。
白话文翻译:
春天的光辉似乎快要消逝,远方的消息尚未传来。清晨起床,感觉无精打采,身上的衣裳虽薄,但仍感到寒意尚存。古老的碑石前,孤单地枕着旧衣入睡,心灵飘荡不定。身体懒散疲惫,仿佛酿成了维摩的病症。街巷中,哪家飘散着花香,红色的花瓣如阵阵香气般弥漫。连续几天的雨风频繁,减少了多少游玩的兴致。想要消除烦恼,借助《贝多经》的智慧,静静地关上窗帘,香熏已然熄灭,最后只剩下阴影逐渐移动。
注释:
- 春光欲尽:春天的光辉快要消逝,表现出对春天即将结束的感伤。
- 天涯信:远方的消息,表达对远方人事的关心和期待。
- 镇恹恹:形容精神状态低迷、无精打采。
- 维摩病:指一种懒惰的状态,源自《维摩诘经》,强调内心的烦恼与懈怠。
- 贝多经:指佛教经典,暗示通过修行来消除烦恼。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桂念祖是清代著名的诗人,以其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情感著称。他的诗作常常反映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自然的细腻观察。
创作背景:
《蓦山溪》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个人心绪的复杂交织之时,诗人通过对春天的描写,表达了内心的孤独与对生活的思索。
诗歌鉴赏:
《蓦山溪》是一首抒情诗,透过细腻的自然描写与内心情感的交织,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诗的开头,春光即将消逝,仿佛在暗示着诗人对美好时光的流逝的惋惜和无奈。紧接着,诗人描述了自己清晨起床时的慵懒与不适,衬托出一种无力感。
“古碑临罢,独枕故衣眠”,这句描绘了诗人孤独的状态,似乎在用古碑的静默映射自己内心的孤寂与怀旧。诗中提到的“维摩病”,则传达出一种对内心世界的无奈与烦恼,仿佛在诉说着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挣扎。
“谁家巷陌,红满香成阵”,这一句则转向外部世界,描绘了春天的美好与生机,通过对花香的细致描绘,表现了对生活的向往与渴望。然而,接下来的“旬日雨风频,减多少,游踪逸兴”,却又让人感受到一种失落与无奈,似乎美好的兴致也被春雨冲淡。
最后,诗人提到“香篆烬”,这不仅是对外部世界的描述,更是对内心情感的总结,暗示着内心的宁静与对烦恼的超脱。整首诗在细腻的描写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抒发了对生活的思索与对自我的反省。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春光欲尽:春天的光辉即将消失,表现出对美好时光的惋惜。
- 未得天涯信:远方的消息尚未传来,表现对他人的忧虑与思念。
- 早起镇恹恹:形容早晨起床时的无精打采。
- 古碑临罢,独枕故衣眠:在古碑旁独自入眠,怀念过去的旧衣,暗示孤独与怀旧。
- 魂无定:心灵漂泊不定,暗示情绪的迷茫与不安。
- 身慵困:身体感到疲惫无力,反映出内心的消沉。
- 酿就维摩病:形容内心的懈怠与烦恼。
- 谁家巷陌,红满香成阵:描绘春天的美好,表达对生活的向往。
- 旬日雨风频:描写连续的雨风,暗示生活的不顺。
- 忏除烦恼,赖有贝多经:希望通过修行和智慧来消除内心的烦恼。
- 香篆烬:香火已熄灭,象征内心的宁静。
- 终卷阴移寸:阴影逐渐移动,暗示时间的流逝与变化。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香满阵”,通过香气来表现春天的美好。
- 拟人:如“魂无定”,赋予灵魂以人的情感。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手法,使得语言更加工整。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对内心烦恼的反思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表达了在变化无常的生活中寻找内心宁静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光:象征着生命与希望。
- 古碑:代表历史与记忆。
- 香气:象征生活的美好与愉悦。
- 雨风:象征困扰与挫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维摩病”指的是什么? A. 身体疾病
B. 内心烦恼
C. 思乡之情
答案:B -
“谁家巷陌,红满香成阵”中的“红”指的是什么? A. 红色的花
B. 红色的灯笼
C. 红色的衣服
答案:A -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思考? A. 对春天的留恋
B. 对历史的怀念
C. 对内心烦恼的反思
答案: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的名作,描绘春天的美丽与人生的无常。
- 《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辛弃疾的词作,表达了对春天的赞美与人生的感慨。
诗词对比:
- 《蓦山溪》与《春江花月夜》:两首诗都描绘了春天的美好,但《蓦山溪》更多地体现了诗人内心的烦恼与孤独,而《春江花月夜》则更侧重于对自然的赞美与人生哲理的思考。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收录了清代重要诗人的作品。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对古典诗词的分析与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