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似我抽身早,还遭寇盗侵。
度人无妙术,济世负初心。
恨心横江锁,惭无布地金。
应须修净土,结社继东林。
白话文翻译:
我早已想要抽身而退,却仍遭到敌人的侵扰。
帮助他人的方法没有妙计,拯救世界却背离了初心。
心中的怨恨如同锁住江河,感到羞愧却没有财富可以施舍。
应该修行净土,结社延续东林的志愿。
注释:
- 抽身:意指退出或离开某种境界或环境。
- 寇盗:指敌人或盗贼,这里象征外界的侵扰。
- 度人:帮助他人,通常指传播佛法或教化。
- 妙术:高明的手段或方法。
- 济世:拯救世人,常用于指帮助众生。
- 负初心:背离了自己的初衷或最初的理想。
- 恨心:心中充满怨恨的情绪。
- 锁:禁锢或束缚,形象地表达情感的压抑。
- 布地金:指施舍给他人的财富或物质。
- 净土:佛教中理想的修行之地,象征清净和安宁。
- 东林:指东林寺,象征佛教的道德和理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了禅,清代诗人,以诗歌反映社会现象和个人情感著称,常表达佛教思想。其作品多关注人性、人生哲学和社会问题。
创作背景:该诗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民生困苦之时,诗人通过个人的思索与感悟,反映了对社会现状的不满及对理想信仰的追求。
诗歌鉴赏:
《感成 其三》是一首反映了诗人内心矛盾和困惑的诗作。诗中以“抽身早”开篇,表达了诗人想要逃避现实困境的愿望,但随之而来的是“寇盗侵”,显示出无论怎样努力,外界的侵扰依旧存在,心中难以平静。接着,诗人提到“度人无妙术”,这不仅反映出对自身能力的自我质疑,也揭示出在帮助他人和济世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落差。诗的后半部分,诗人逐渐转向自我反思,提到“恨心横江锁”,表现出内心的压抑与不安,同时也流露出对物质匮乏的羞愧感。最后,诗人提出了应当“修净土,结社继东林”的理想,强调了信仰和团结的重要性。整首诗通过自然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传达了诗人对社会责任的思考和对个人理想的追寻,体现出浓厚的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似我抽身早”:诗人早有意图想要离开现状。
- “还遭寇盗侵”:但外界的侵扰让他无法安宁。
- “度人无妙术”:帮助他人的方法缺乏高明的手段。
- “济世负初心”:拯救世界的理想被现实所牵绊。
- “恨心横江锁”:内心的怨恨如同束缚的锁链。
- “惭无布地金”:感到羞愧却没有财富可以施舍。
- “应须修净土”:应当修行理想的净土。
- “结社继东林”:结成团体延续东林的理想。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内心的怨恨比喻为锁住的江河,形象地传达出情感的压抑。
- 对仗:诗句之间对称工整,增强了音韵美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个人理想与现实的反思,表达了对社会责任的关注和对精神信仰的追求,呼吁人们在困难中坚持初心,共同追求理想的生活。
意象分析:
- 江河:象征着情感的流动与生命的复杂,诗中用以表达心中怨恨的禁锢。
- 净土:体现出对理想境地的向往,象征着内心的清净与安宁。
- 东林:指东林寺,代表着佛教的清净和追求理想的团体。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抽身”意指什么? A. 逃离
B. 追求
C. 观察 -
诗中“恨心横江锁”暗示了什么情感? A. 自由
B. 压抑
C. 快乐 -
“应须修净土”表达了诗人的哪种愿望? A. 物质富裕
B. 精神追求
C. 社会地位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的名作,描绘了自然景色与人生哲理的交融。
- 《登高》:王之涣的作品,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和对理想的追求。
诗词对比:
- 《静夜思》与《感成 其三》的对比:李白的《静夜思》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思考与孤独,而了禅的《感成 其三》则强调社会责任与理想追求,两首诗在情感表达上有着不同的侧重。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与解读》
- 《了禅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