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九华山几谷上人》

时间: 2025-01-01 13:02:42

上人高卧处,不与众山齐。

庭树啼归鸟,岩花献野麛。

泉从檐际落,月到榻前低。

妙悟禅那意,青云自有梯。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上人高卧处,不与众山齐。
庭树啼归鸟,岩花献野麛。
泉从檐际落,月到榻前低。
妙悟禅那意,青云自有梯。

白话文翻译:

高卧的上人,身处的地方与其他山峰并不平齐。
庭院中的树木上,鸟儿在啼叫归巢;
岩石间的花朵,向野鹿轻轻献上。
泉水从屋檐上流下,明月在床前低垂。
对禅意的领悟是如此奇妙,通向青云便自有一条梯子。

注释:

  • 上人:指高人或隐士,通常指修道者。
  • :平齐、相等,这里强调上人所处的独特地位。
  • 啼归鸟:鸟儿鸣叫,归巢的场景,象征归属和安宁。
  • :在这里可以理解为呈献、提供。
  • 野麛:野鹿,常见于山野间,象征自然的和谐。
  • 檐际:屋檐的边缘,泉水从这里落下,表现出自然的流动之美。
  • :床,指上人休息的地方。
  • 妙悟:深刻的领悟,特别指对禅理的理解。
  • 青云自有梯:比喻达到更高境界的途径,青云象征高远理想或境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了禅(不详生卒年),清代诗人,隐士,专注于禅宗思想的研究和诗歌创作。他的作品通常反映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内心修为的追求,强调心灵的宁静与禅理的领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了禅隐居于九华山的时期,反映了他对自然景观的观察和对禅宗思想的思考。九华山是著名的佛教圣地,环境幽静,适合修行,诗的情境也与这里的自然风光与文化氛围相契合。

诗歌鉴赏:

《赠九华山几谷上人》是一首充满禅意的诗,透过简练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高人生活状态的赞美和对自然景色的细致观察。首句“上人高卧处,不与众山齐”,以“高卧”二字展现了上人超脱尘世、与世无争的境界,营造出一种闲适的生活氛围,暗示内心的宁静与高远。

接下来的几句描绘了自然的美丽景象:“庭树啼归鸟,岩花献野麛”,这不仅展现了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象,还隐含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哲理。鸟儿归巢、野花盛开,表现了归属感与生命的活力,进一步强调上人生活环境的恬静与美好。

“泉从檐际落,月到榻前低”,两句通过泉水和明月的描写,展现出一种宁静的氛围。泉水的流动与月光的柔和,都是自然的恩赐,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内心的平和。

最后一句“妙悟禅那意,青云自有梯”则是诗的升华,表达了对禅理的深刻理解与领悟,暗示达到更高境界的途径并不遥远。整体上,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哲理,展示了隐士的生活状态和对自然、生命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上人高卧处,不与众山齐:强调高人的独特地位,隐喻超脱与高远。
  2. 庭树啼归鸟,岩花献野麛:描绘自然美景,表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3. 泉从檐际落,月到榻前低:展现宁静的生活环境,自然与人息息相关。
  4. 妙悟禅那意,青云自有梯:对禅理的深刻领悟,象征高远理想和修行的路径。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青云”比作理想境界,隐喻修行的目标。
  • 拟人:鸟儿啼叫、归巢,赋予自然以生命和情感。
  • 对仗:如“泉从檐际落,月到榻前低”,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隐士高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内心宁静的追求,同时强调了对禅理的深刻理解。诗中蕴含的哲理使得这首诗不仅是一幅自然画卷,更是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高卧:象征隐逸生活,远离凡尘。
  • 归鸟:象征归属与安宁,强调自然的和谐美。
  • 岩花:代表自然的美丽与生机,体现生命的力量。
  • 泉水:象征清凉与生机,表现自然的流动与时间的推移。
  • 明月:象征宁静与智慧,体现心灵的明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上人”指的是: A. 诗人自己
    B. 高人或隐士
    C. 普通人

  2. “青云自有梯”表达了什么含义? A. 达到高处需要工具
    B. 高远理想的实现有其途径
    C. 生活艰难,需要努力

  3. 诗中提到的“归鸟”象征: A. 离去的旅人
    B. 自然的和谐
    C. 迷失的灵魂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刘长卿《送灵澈上人》

诗词对比:

  • 比较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山水自然的宁静与隐士的生活,主题一致却在情感上有所不同,王维更加强调对自然的感悟,而了禅则更注重内心的修行与对禅理的探讨。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禅宗诗歌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