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拥节出闽峤》
时间: 2025-01-14 00:26:5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水调歌头·拥节出闽峤
作者:蔡戡 〔宋代〕
拥节出闽峤,易镇上岷山。
东西崄岨,分陕初不在荣观。
痛念两河未复,独作中流砥柱,
屹若障狂澜。极目神京远,
百万虎貔闲。趁良时,
摅豹略,勇声欢。
风飞雷厉,威行逆虏胆生寒。
汉寝周原如旧,一扫腥膻丑类,
谈笑定三关。认取投机会,
莫作等闲看。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闽峤出征的情景,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未来的勇敢追求。诗中提到的“拥节出闽峤”,指的是身披征袍,走出闽地,面临的自然险阻与敌情的严峻。“两河未复”则表达了对国家沦陷的痛心,决心做“中流砥柱”,要在风浪中坚守立场。最后呼吁大家抓住机会,不要轻视当前的局势。
注释
- 拥节:指身披军旗,表示出征。
- 岷山:指位于中国四川的岷山,象征着险峻的地形。
- 两河未复:指的是黄河与长江,暗指国家的危难局势。
- 中流砥柱:比喻在艰难环境中坚定不移的立场。
- 神京:指的是古代的都城,即北京,意指国家的中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蔡戡,字景初,号子孟,南宋时期的诗人,主要以豪放、激昂的风格著称。他的作品多反映国事家事,表达爱国情怀。
创作背景:蔡戡创作此诗时,正值南宋时期,国家面临外敌入侵,民众苦难,诗人感受到国家的危机,因而写下此诗以激励士气,表达对恢复国家的渴望。
诗歌鉴赏
这首《水调歌头·拥节出闽峤》展现了蔡戡的豪迈气概与深沉的爱国情怀。开篇即以“拥节出闽峤”引入,展现出一种英雄出征的气势,仿佛可以感受到风吹海浪的激荡。全诗通过对险峻地形的描绘与对敌情的警惕,展现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不安。在“痛念两河未复”中,作者表达了对国家沦陷的痛心,进而发出“独作中流砥柱”的豪言,强调了自己愿意在风浪中屹立不倒的决心。
另外,诗中对“神京”的描写,既是对即将恢复的希望,也是一种召唤,激励士人共同努力。在“谈笑定三关”中,诗人以幽默洒脱的语气,表现出对未来的信心,传达出不屈的精神。整首诗既有激昂的气势,又有深刻的思考,充分展现了蔡戡作为一位爱国诗人的情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拥节出闽峤:出征的勇士,象征着希望与责任。
- 易镇上岷山:描绘险峻的地势,暗示征途的不易。
- 东西崄岨:指东西两边的险峻山脉,暗示敌情复杂。
- 痛念两河未复:表达对国家沦陷的深切忧虑。
- 独作中流砥柱:誓言要成为抵御外敌的力量。
- 屹若障狂澜:形象地表现出坚韧不拔的意志。
- 极目神京远:眺望都城,表达归属感。
- 百万虎貔闲:暗指敌军的强大。
- 趁良时,摅豹略,勇声欢:强调抓住时机,勇敢追求。
- 风飞雷厉,威行逆虏胆生寒:形象地表现出战斗的紧张与危险。
- 汉寝周原如旧:提到历史,寄托对复兴的希望。
- 一扫腥膻丑类:表露出对敌人的厌恶与决心。
- 谈笑定三关:寓意信心满满,战斗中仍保持乐观。
- 认取投机会,莫作等闲看:鼓励大家珍惜时机,积极行动。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中流砥柱”比喻坚定的立场。
- 对仗:如“风飞雷厉”与“威行逆虏”形成鲜明的对比,增强语势。
- 夸张:如“百万虎貔闲”,夸大敌军的强大,渲染战斗氛围。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强烈的爱国情怀与对时局的深刻思考,强调了在困境中不屈不挠的精神,激励人们共同努力,恢复国家的荣光。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节:象征着军令与责任。
- 岷山:代表艰难的环境。
- 两河:象征国家的沦陷与痛苦。
- 神京:寄托着对故土的思念与希望。
这些意象不仅仅是自然景观的描绘,更承载了诗人深厚的情感与对国家未来的憧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神京”指的是哪个地方?
A) 南京
B) 北京
C) 成都
D) 西安 -
填空题:诗中“痛念两河未复”表达了对国家的_____。
-
判断题:这首诗的主要情感是绝望。(对/错)
答案:
- B) 北京
- 痛心
- 错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满江红·写怀》:岳飞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诗词对比:
- 蔡戡 vs. 岳飞:两位诗人都表达了对国家和民族的忧虑,但蔡戡的作品更侧重于个人的担当和行动;而岳飞则更多地展现了对国家命运的悲愤与无奈。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词的语言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