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饮席赠歌者贾翰卿 苏曼殊 〔清代〕 一曲淩波去,红莲礼白莲。江南谁得似?犹忆李龟年。
白话文翻译:
一曲高歌,如同凌波仙子般飘然而去,红莲与白莲相互致敬。江南之地,谁能与之相比?不禁让人回忆起李龟年的风采。
注释:
字词注释:
- 淩波:形容歌声或舞姿轻盈飘逸,如同水波荡漾。
- 红莲、白莲:比喻歌者的歌声或舞姿,红莲热情奔放,白莲清雅脱俗。
- 李龟年:唐代著名音乐家,此处借指贾翰卿的技艺高超,令人想起李龟年的风采。
典故解析:
- 李龟年:唐代宫廷音乐家,擅长演奏琵琶,其技艺高超,深得唐玄宗赏识。此处借用李龟年的典故,表达对贾翰卿技艺的赞赏和敬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曼殊(1884-1918),清代诗人、画家,字子瞻,号东坡,是清代文学艺术的代表人物之一。其诗风清新脱俗,善于运用比喻和象征,表达深邃的思想和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是苏曼殊在一场宴席上赠给歌者贾翰卿的,表达了对贾翰卿歌声的赞赏和敬仰,同时也借李龟年的典故,抒发了自己对江南文化的怀念和对高超技艺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歌者贾翰卿技艺的赞赏和敬仰。首句“一曲淩波去”,以“淩波”形容歌声的轻盈飘逸,如同仙子般飘然而去,给人以美的享受。次句“红莲礼白莲”,以红莲和白莲的相互致敬,比喻歌者的歌声热情奔放而又清雅脱俗,相互辉映,相得益彰。末句“江南谁得似?犹忆李龟年”,借用李龟年的典故,表达了对贾翰卿技艺的赞赏和敬仰,同时也抒发了自己对江南文化的怀念和对高超技艺的向往。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高超技艺的敬仰。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句“一曲淩波去”,以“淩波”形容歌声的轻盈飘逸,如同仙子般飘然而去,给人以美的享受。
- 次句“红莲礼白莲”,以红莲和白莲的相互致敬,比喻歌者的歌声热情奔放而又清雅脱俗,相互辉映,相得益彰。
- 末句“江南谁得似?犹忆李龟年”,借用李龟年的典故,表达了对贾翰卿技艺的赞赏和敬仰,同时也抒发了自己对江南文化的怀念和对高超技艺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以“淩波”形容歌声的轻盈飘逸,以红莲和白莲的相互致敬,比喻歌者的歌声热情奔放而又清雅脱俗。
- 借代:借用李龟年的典故,表达对贾翰卿技艺的赞赏和敬仰。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高超技艺的敬仰,同时也抒发了自己对江南文化的怀念和对高超技艺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淩波:形容歌声或舞姿轻盈飘逸,如同水波荡漾。
- 红莲、白莲:比喻歌者的歌声或舞姿,红莲热情奔放,白莲清雅脱俗。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淩波”形容的是什么? A. 歌声 B. 舞姿 C. 水波 D. 仙子
- 诗中“红莲礼白莲”比喻的是什么? A. 歌声 B. 舞姿 C. 水波 D. 仙子
- 诗中提到的“李龟年”是谁? A. 唐代音乐家 B. 唐代诗人 C. 唐代画家 D. 唐代书法家
答案:1. A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表达了诗人对李龟年技艺的赞赏和敬仰,与苏曼殊此诗有相似之处。
诗词对比:
-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与苏曼殊《饮席赠歌者贾翰卿》:两首诗都借用李龟年的典故,表达了对高超技艺的赞赏和敬仰,但杜甫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李龟年技艺的怀念和对江南文化的感慨,而苏曼殊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贾翰卿技艺的赞赏和敬仰。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苏曼殊诗集》:收录了苏曼殊的诗歌作品,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风和创作特点。
- 《唐诗三百首》:收录了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可以对比阅读,了解不同诗人的创作风格和表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