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已无湖海梦,渐老足间情。
野杖日寻壑,家书时到城。
开池纳天影,种竹引秋声。
亦爱箪瓢乐,年来世味轻。
白话文翻译:
我已不再有湖海的梦想,渐渐年老却依旧惦念脚下的情感。
我每天手持野杖去寻幽谷,时常收到来自城里的家书。
开池塘来接纳天上的倒影,种竹子引来秋天的声响。
我也喜爱那简单的箪食和瓢饮的乐趣,近年来对世俗的滋味感到轻淡。
注释:
- 湖海梦:指对湖海广阔的理想或追求,象征着理想与自由。
- 足间情:指对脚下土地的情感,体现出对现实生活的依恋。
- 野杖:指手杖,象征着作者的闲适与自然生活。
- 壑:山谷,象征幽静之处。
- 家书:家信,表示对家人的思念与联系。
- 纳天影:指池水映照着天空的影子,象征宁静与自然的和谐。
- 箪瓢:箪是盛饭的器具,瓢是盛水的器具,象征简单的生活。
典故解析:
这首诗没有直接引用的典故,但通过“湖海梦”和“箪瓢乐”可以看到,诗人运用了对理想和现实生活的对比,表达了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感受的淡薄。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林景熙,字宗臣,号霞山,宋代诗人,其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生活的感悟与哲思,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赵奥别业》创作于林景熙晚年时期,表达了他对生活的反思与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可能是在经历了世事的纷扰和人生的变迁后,逐渐回归平淡宁静的心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描绘了诗人晚年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开头两句“已无湖海梦,渐老足间情”直白而深刻,表明诗人已经不再追求过去的理想,转而关注生活的现实。这里的“足间情”不仅体现了对土地的依恋,也隐含了对生活的感悟和珍惜。
接下来的“野杖日寻壑,家书时到城”展现了诗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手持野杖在自然中游荡,表现出一种悠闲自得的生活状态,而来自家书的问候则增添了一份人情味,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
“开池纳天影,种竹引秋声”则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和谐的氛围,诗人通过开池塘和种竹子,表现出与自然的融洽,仿佛在与天地对话,倾听秋天的声音,增加了诗的意境。
最后一句“亦爱箪瓢乐,年来世味轻”总结了作者对生活的态度,表达了对简单生活的热爱,以及对世俗繁华的淡薄,展现了一种洒脱的生活哲学。
整首诗以自然为背景,描绘了诗人对生活的珍惜与对理想的放下,反映了宋代文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已无湖海梦:不再有大理想。
- 渐老足间情:随着年龄的增长,对现实生活的情感日渐加深。
- 野杖日寻壑:用手杖在自然中寻幽,表达对宁静与自然的向往。
- 家书时到城:偶尔收到家信,表明与家人的联系和思念。
- 开池纳天影:开池塘,映照天上的影子,象征心灵的宁静。
- 种竹引秋声:种竹吸引秋声,描绘与自然的和谐。
- 亦爱箪瓢乐:也喜爱简单的生活乐趣。
- 年来世味轻:对世俗的轻淡感受,反映出对繁华的淡漠。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湖海梦”比作理想,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 对仗:如“开池纳天影,种竹引秋声”,展现了诗的音乐性。
- 排比:通过句式的排列,增强了情感的流动。
主题思想:
整首诗主题在于对简单自然生活的热爱,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的放下和对现实的珍惜,体现了一种平和、淡然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湖海:象征理想与追求。
- 野杖:象征自由与随意。
- 池塘:象征宁静与内心的平和。
- 竹子:象征坚韧与高洁。
- 箪瓢:象征简单的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湖海梦”是指什么? A. 对自然的向往
B. 对理想的追求
C. 对人生的感慨
答案:B -
诗人手中的“野杖”象征什么? A. 年龄
B. 悠闲与自然
C. 追求梦想
答案:B -
“亦爱箪瓢乐”的意思是什么? A. 喜欢繁华的生活
B. 喜欢简单的乐趣
C. 喜欢热闹的场面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饮酒》陶渊明
- 《归园田居》陶渊明
诗词对比:
在陶渊明的《饮酒》中,体现了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与对世俗的超脱,与《赵奥别业》中的情感有相似之处,都是对简单生活的追求。
参考资料:
- 《宋代诗人林景熙传》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田园诗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