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秋十九日追还学士院回舟入都作二首》

时间: 2025-01-17 10:42:49

上恩留不遣,仍棹越船回。

人忝玉堂署,鱼还符节台。

危心摧橹罢,病眼刮云开。

读遍淮南诏,惭非视草才。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季秋十九日追还学士院回舟入都作二首

上恩留不遣,仍棹越船回。 人忝玉堂署,鱼还符节台。 危心摧橹罢,病眼刮云开。 读遍淮南诏,惭非视草才。

白话文翻译

皇帝的恩宠让我留任,我再次划着船回到学士院。 我在玉堂署任职,鱼符也回到了符节台。 紧张的心情在划桨结束后得以缓解,病眼仿佛被刮开了云雾。 我读遍了淮南的诏书,感到自己并非擅长草拟诏书的才子。

注释

  • 上恩留不遣:指皇帝的恩宠让诗人留任。
  • 仍棹越船回:再次划船回到学士院。
  • 人忝玉堂署:诗人在玉堂署任职,感到荣幸。
  • 鱼还符节台:鱼符(官员的凭证)回到了符节台。
  • 危心摧橹罢:紧张的心情在划桨结束后得以缓解。
  • 病眼刮云开:病眼仿佛被刮开了云雾,比喻心情明朗。
  • 读遍淮南诏:读遍了淮南的诏书。
  • 惭非视草才:感到自己并非擅长草拟诏书的才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宋祁(998-1061),字子京,北宋文学家、史学家,与兄宋庠并称“二宋”。他的诗文风格清新,尤以诗著称。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宋祁在季秋十九日被召回学士院时所作。诗中表达了诗人对皇帝恩宠的感激,以及对自己职责的认真态度,同时也透露出对自己才华的自谦。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皇帝恩宠的感激和对职责的认真态度。首句“上恩留不遣”直接表达了皇帝的恩宠,而“仍棹越船回”则描绘了诗人再次回到学士院的情景。中间两句“人忝玉堂署,鱼还符节台”既表达了诗人的荣幸,也暗示了职责的重大。后两句“危心摧橹罢,病眼刮云开”则通过生动的比喻,表达了诗人紧张心情的缓解和内心的明朗。最后两句“读遍淮南诏,惭非视草才”则体现了诗人的自谦和对职责的认真态度。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凝练,展现了宋祁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细腻的情感表达。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上恩留不遣:直接表达了皇帝的恩宠,让诗人留任。
  2. 仍棹越船回:描绘了诗人再次回到学士院的情景。
  3. 人忝玉堂署:表达了诗人的荣幸和自豪。
  4. 鱼还符节台:暗示了职责的重大和身份的回归。
  5. 危心摧橹罢:通过比喻表达了紧张心情的缓解。
  6. 病眼刮云开:通过生动的比喻表达了内心的明朗。
  7. 读遍淮南诏:体现了诗人对职责的认真态度。
  8. 惭非视草才:表达了诗人的自谦和对职责的认真态度。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病眼刮云开”,通过比喻表达了内心的明朗。
  • 对仗:如“人忝玉堂署,鱼还符节台”,通过对仗增强了语言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诗人对皇帝恩宠的感激和对职责的认真态度,同时也体现了诗人的自谦和对职责的认真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玉堂署:象征着诗人的职位和身份。
  • 鱼符节台:象征着职责和身份的回归。
  • 病眼刮云开:象征着内心的明朗和心情的缓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上恩留不遣”表达了什么? A. 皇帝的恩宠 B. 诗人的自谦 C. 诗人的职责 D. 诗人的荣幸

  2. “病眼刮云开”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3. 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什么? A. 诗人的自谦 B. 诗人的荣幸 C. 诗人的职责 D. 皇帝的恩宠

答案

  1. A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宋庠的《季秋十九日追还学士院回舟入都作二首》
  • 欧阳修的《秋声赋》

诗词对比

  • 宋祁的《季秋十九日追还学士院回舟入都作二首》与宋庠的《季秋十九日追还学士院回舟入都作二首》在主题和情感上有相似之处,都表达了诗人对皇帝恩宠的感激和对职责的认真态度。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
  • 《宋代文学史》
  • 《宋祁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