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戏笔
作者: 林石涧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碧云芳草两悠悠,
望断天涯此倚楼。
莫遣闲愁似江海,
潮生潮落几时休。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碧蓝的天空和芳草之间的悠闲感受。他站在高楼上,遥望天边,心中却无法摆脱那种无尽的愁绪。就像江海的潮水一样,愁苦时而上涨,时而退去,难以平息。
注释:
- 碧云: 指碧蓝的天空,象征清新、宁静的自然景色。
- 芳草: 形容春天草木茂盛,生机盎然的景象。
- 望断: 目光所及,意为看得远,"断"字有极限之意。
- 倚楼: 倚靠在楼上,表示一种悠闲的姿态。
- 闲愁: 指无所事事时产生的愁苦,常伴随对人生的思考。
- 江海: 用以比喻愁苦的浩瀚与无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林石涧,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作品多关注自然景观与人生哲理,风格清新脱俗,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诗人倚楼远眺时,反映了他对自然美的享受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表达了一种抑郁而又清新的心情。
诗歌鉴赏:
《戏笔》是一首充满自然意象和哲理思考的诗。开篇的“碧云芳草”将读者带入一个清新、宁静的场景,诗人仿佛与大自然融为一体,感受到春天的气息。然而,随着目光的延伸,他却感到一种无尽的愁绪,这种情感由“望断天涯此倚楼”所引发。高楼之上,诗人看得更远,却也更感孤独。
“莫遣闲愁似江海”一句,展现了诗人的内心挣扎。他不希望自己的愁苦像江海那样无尽无休,潮起潮落,难以平息。此句通过比喻的方式,将愁苦与大自然相联系,使得情感更加深刻。整首诗在自然景象与内心情感的交织中,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展现了诗人的细腻情感与哲理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碧云芳草两悠悠: 描绘了天空的蔚蓝与草地的芳香,传达出一种自然的宁静与悠然。
- 望断天涯此倚楼: 诗人站在高楼,目光远眺,感受到一种孤独与无尽。
- 莫遣闲愁似江海: 诗人希望自己的愁苦不要像江海一样无边无际。
- 潮生潮落几时休: 表达了对愁苦反复无常的无奈和沉重感。
修辞手法:
- 比喻: 将闲愁比作江海,形象地表现出愁苦的广阔与无尽。
- 对仗: “潮生潮落”与“莫遣闲愁”形成了对比,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观的描写,引出诗人对人生无常与愁苦的思考,表达了一种既向往自然美好又感慨人生苦短的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碧云: 象征明朗、清新的心境。
- 芳草: 代表春天与生命的活力。
- 楼: 代表诗人的立场与孤独感。
- 江海: 象征愁苦的浩瀚与无法摆脱的状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碧云芳草”表现了什么样的情感?
A. 悲伤
B. 悠闲
C. 愤怒
答案: B -
“莫遣闲愁似江海”中,“江海”比喻什么?
A. 自然景象
B. 愁苦的无边
C. 生活的烦恼
答案: B -
诗人倚楼望天涯,内心感受是什么?
A. 孤独与无奈
B. 快乐与满足
C. 兴奋与期待
答案: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登高》:同样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 李白的《夜泊牛津》:描绘自然美景与哲理思考的结合。
诗词对比:
- 比较林石涧的《戏笔》与李白的《静夜思》,两者均通过自然景象抒发情感,但李白更强调思乡之情,而林石涧则更侧重于对人生的反思与愁苦的描绘。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诗词解析》
- 《古诗词鉴赏指南》
以上内容旨在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林石涧的《戏笔》,并在欣赏古诗词的同时,培养对诗歌的感悟与思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