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风雨连三月,春光强半差。
量晴呼好友,冲湿趁桃花。
红断钟声接,烟深鸟路斜。
林香吹未歇,机息欲家。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景象,虽然经历了三个月的风雨,春光依然显得不算太好。我约上好友,趁着晴天去看桃花。钟声传来,红色的花瓣随风飘落,远处烟雾缭绕,鸟儿在斜斜的小路上飞翔。林间的花香还未散去,我的心情也开始归向家乡。
注释:
字词注释:
- 连:连接,表示一段时间。
- 强半差:意为“好的一半尚差”,形容春光并不美好。
- 量晴:估计天气晴朗。
- 冲湿:指驱散湿气,借此时光。
- 红断:指红花断落,形容花瓣凋零。
- 斜:指鸟儿飞行的方向。
- 机息:指心情平静,准备回家。
典故解析:
本诗借助自然景象表达诗人春日游玩的心情,同时也蕴含对友谊的珍视和对家乡的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世恪,清代诗人,生平不详,诗风清新,擅长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情冷暖。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春季,正值春雨绵绵之时,反映了诗人对春天的期待及与友共赏春景的情景。
诗歌鉴赏:
《季春偕诸子散步三鸦寺》展现了诗人李世恪在春天的游历中对自然和友谊的细腻感受。诗歌开头以“风雨连三月”引入,揭示了早春时节的阴雨天气,营造出一种略显沉闷的氛围。接着,诗人通过“量晴呼好友”的描写,表达了他推测天气转晴后的期待,与朋友一起欣赏春光的愉悦心情。此处,诗人与友的互动体现了人际关系的温暖与和谐。
在描写桃花时,诗人用“冲湿趁桃花”传达了春天的生机。桃花的绚烂与艳丽,与前面的阴霾形成鲜明对比,象征着春天的希望与重生。接下来,“红断钟声接,烟深鸟路斜”通过钟声与鸟鸣的描绘,营造出一种悠然自得的氛围,使人仿佛置身于桃花盛开的美景中。
最后,“林香吹未歇,机息欲家”则道出了诗人内心的归属感。在享受春日美景的同时,诗人对家的思念情愫渐浓,反映出一种淡淡的乡愁。这一情感的转折,使整首诗在愉悦之余,增添了一丝深沉的思考与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风雨连三月:春季的阴雨绵绵,暗示了气候的变化。
- 春光强半差:春天的景象虽有美好,然而仍显不足。
- 量晴呼好友:推测天气转晴,约好友共赏。
- 冲湿趁桃花:利用晴好天气,欣赏桃花的绚丽。
- 红断钟声接:花瓣随风飘落,伴随着钟声的回响。
- 烟深鸟路斜:远处烟雾缭绕,鸟儿在斜路上飞翔。
- 林香吹未歇:树林间的香气依旧弥漫。
- 机息欲家:心中渐生归家的思绪。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天比作希望的象征。
- 拟人:钟声与鸟鸣被赋予了情感。
- 对仗:用词对称,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写春天的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友谊的珍视与对家乡的思念,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光:象征着希望与生命。
- 桃花:象征美丽与短暂。
- 钟声:象征时间的流逝。
- 鸟路:象征自由与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季节是什么? a) 夏季
b) 秋季
c) 春季
d) 冬季 -
诗人约好友共赏的是什么花? a) 梅花
b) 桃花
c) 樱花
d) 菊花 -
诗歌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a) 快乐
b) 忧伤
c) 思乡
d) 愤怒
答案:
- c) 春季
- b) 桃花
- c) 思乡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李世恪的《季春偕诸子散步三鸦寺》和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都通过自然景色反映出诗人的情感,但李世恪更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而白居易则更倾向于表达对友人的怀念与离别的哀伤。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李世恪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