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阅尽天涯离别苦》

时间: 2024-12-29 19:58:56

阅尽天涯离别苦,不道归来,零落花如许。

花底相看无一语,绿窗春与天俱莫。

(俱莫 一作:俱暮)待把相思灯下诉,一缕新欢,旧恨千千缕。

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蝶恋花·阅尽天涯离别苦
王国维 〔清代〕

阅尽天涯离别苦,不道归来,零落花如许。
花底相看无一语,绿窗春与天俱莫。
俱莫一作俱暮待把相思灯下诉,
一缕新欢,旧恨千千缕。
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对离别苦痛的深切体会,尽管已游历过无数地方,离别的哀伤依旧如旧。面对零落的花朵,似乎在诉说离别的无奈。两人相对而坐,却无话可说;窗外的春景与天际的景色都显得无从把握,似乎一切都在流逝。待到黄昏时分,思念之情如灯下的影子,难以言表。心中新欢虽有,却也夹杂着对旧恨的千丝万缕,最让人痛心的是,世间的美好如朱颜与花朵,都难以长久留存,最终只能一一辞别。

注释:

  • 阅尽:经历了所有的。
  • 离别苦:离别的痛苦。
  • 零落花:花瓣凋落,象征无常与失落。
  • 相看无一语:两人相对,却没有一句话,表现出深沉的情感。
  • 绿窗春:春天的景色透过窗户,指代春天的生机。
  • 俱莫:都无,表示失去。
  • 相思灯下诉:在灯下诉说思念之情。
  • 朱颜辞镜:红润的脸庞向镜子告别,寓意美好时光的流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国维(1877-1927),清末民初著名的诗人、学者和翻译家,致力于古典诗词的研究和创作,风格独特,常以抒情见长。

创作背景:这首词创作于王国维个人生活的低谷时期,离别与失去的主题反映了他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展现了他在游历与归属之间的矛盾心理。

诗歌鉴赏:

《蝶恋花·阅尽天涯离别苦》是王国维抒发离别之苦、感慨人生无常的一首词。开篇的“阅尽天涯离别苦”便直接点明了主题,展示了他在外游历后对离别的深刻体验。诗中“零落花如许”一句,既描绘了花朵凋零的景象,也隐喻了人事无常,令人感到惋惜。接下来的“花底相看无一语”则表现了两人之间情感的沉默,虽然彼此相对,却无言以对,展现了深厚的情感却又难以表达的矛盾。词的后半部分,作者在“俱莫”中透露出对光阴流逝的无奈感受,强调了即使有新欢,也无法掩盖内心对旧恨的思念。结尾“朱颜辞镜花辞树”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表达了美好事物的短暂与无常,令人痛心不已。整首词情感细腻、意境深远,充分体现了王国维对人生和情感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阅尽天涯离别苦”:经历了世间的离别之苦,感慨深深。
    • “不道归来,零落花如许”:不提归来,眼前的花已凋零,象征离别的苦涩。
    • “花底相看无一语”:两人相对而坐,却无话可说,沉默中满是情感。
    • “绿窗春与天俱莫”:春天的美景也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
    • “俱莫待把相思灯下诉”:在灯下等待诉说思念,表现出内心的孤独与期盼。
    • “一缕新欢,旧恨千千缕”:虽然心中有新的欢愉,却无法割舍对旧情的千丝万缕的牵挂。
    • “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强调人世间的美好终究会消逝,令人感到无奈。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离别比作花朵的凋零,生动形象。
    • 对仗:如“新欢”与“旧恨”的对比,增强了情感的冲突感。
    • 拟人:花辞树的表达,使得自然与人情交融,赋予情感更加深刻的层次。
  • 主题思想:整首词通过对离别、思念和时光流逝的描绘,表达了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无奈,深刻反映了王国维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意象分析:

  • :象征美丽与短暂,映射人生的无常。
  • :象征思念与孤独,夜晚的灯光下诉说心声。
  • :象征生机与希望,然而在诗中却与逝去的时间相互交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词的主要主题是什么?

    • A. 爱情的甜蜜
    • B. 离别的苦痛
    • C. 自然的美好
  2. “朱颜辞镜”中的“朱颜”指代什么?

    • A. 绿树
    • B. 美丽的容颜
    • C. 凋零的花瓣
  3. 诗中提到的“新欢”指代什么?

    • A. 新的情感
    • B. 新的地方
    • C. 新的朋友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 纳兰性德的《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

诗词对比

  • 王国维的《蝶恋花》与李清照的《如梦令》都表达了对离别的感慨,但李清照的词更侧重于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而王国维则更多地反思人生的无常与失落。

参考资料:

  • 《王国维诗词集》
  • 《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李清照与王国维的诗词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