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济桥访谢茂秦故居不得》

时间: 2025-01-04 09:38:22

斯人高卧久榛墟,谁复能来式故庐。

史论抑扬存节槩,声华标榜自乘除。

才非劲敌输苏李,事已凶终悔耳余。

尔日升沈何足恨,不应重广《绝交书》。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斯人高卧久榛墟,谁复能来式故庐。
史论抑扬存节槩,声华标榜自乘除。
才非劲敌输苏李,事已凶终悔耳余。
尔日升沈何足恨,不应重广绝交书。

白话文翻译:

这位高人长久地卧于荒草丛生的故居,谁还能再次造访他的老宅呢?
关于历史的评说,虽有抑扬,但始终保持着节操;他的声望华丽,自己也在不断超越。
才华并非强敌,输给了苏轼和李白,但事情已然结束,内心后悔无益。
那日的升沉又有什么值得遗憾的呢?不应再重新书写这段绝交的往事。

注释:

  • 斯人:这位人,指谢茂秦。
  • 高卧:指高人隐居或安卧。
  • 榛墟:荒草丛生的地方,形容环境的荒凉。
  • 史论:历史的评价和讨论。
  • 节槩:节操和标准。
  • 声华:声誉与华丽的外表。
  • 苏李:指苏轼和李白,著名的诗人。
  • 凶终:事情的结局非常糟糕。
  • 升沈:日出日落,象征事物的变化。

典故解析:

  • 苏轼与李白:两位著名的古代诗人,分别代表不同的文学风格和成就,常被用作比较的对象。
  • 绝交书:指与人断交的书信,表达了诗人对往事的感慨与无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徐书受,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作品多反映对社会、历史的思考,风格较为沉稳。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访问谢茂秦故居时,表达了对故人的思念,以及对历史的感慨与个人情感的纠葛。

诗歌鉴赏:

徐书受在这首诗中通过对谢茂秦故居的描绘,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怀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思考。诗的开头“斯人高卧久榛墟”传达了一种孤独的情感,描绘出谢茂秦在世时的隐逸生活,隐喻人们对高人境界的向往与追求。接着,诗人提到历史的评价和个人的才华,显示出他对自己与历史人物的反思与自我否定。尤其是“才非劲敌输苏李”,表现出一种谦逊与自省,尽管他承认自己的局限,但不甘心于此,反映出深沉的内心挣扎。最后,诗人对升沉的思考显得淡然,似乎在告诉读者,人生中许多事情都是不可逆转的,而与其沉溺于过去,不如放下心结,继续前行。

诗词解析:

  1. 逐句解析

    • 第一句:描绘谢茂秦的隐居生活,表现其高洁的品格与孤独的境遇。
    • 第二句:提到历史的评说,强调节操的重要性。
    • 第三句:自谦地承认才华不及苏轼与李白。
    • 第四句:对升沉的哲学思考,表现出达观的态度。
  2.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声华标榜自乘除”,表现出平衡的美感。
    • 比喻:升沈象征生活的起伏,内涵深远。
  3. 主题思想

    • 诗歌反映了对历史人物的敬仰、对个人才华的自省以及对人生无常的哲学思考,表达了一种淡然的处世态度。

意象分析:

  • 榛墟:象征孤独与荒凉,反映出对高人境界的向往。
  • 史论:代表对历史的思考与对自身价值的探讨。
  • 升沈:象征人生的起伏与无常,寓意深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高人是谁?

    • A. 苏轼
    • B. 李白
    • C. 谢茂秦
    • D. 徐书受
  2. 诗中“声华”指的是什么?

    • A. 声音
    • B. 声誉与华丽
    • C. 音乐
    • D. 诗歌
  3.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懊悔
    • B. 达观
    • C. 愤怒
    • D. 伤心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的名作,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本诗的怀旧情感相通。
  • 《月下独酌》:同样是对孤独和个人情感的深刻表达。

诗词对比

  • 徐书受与李白:两者在情感表达上有所不同,徐书受更为内敛,而李白则更加豪放,反映出不同的文化背景与个人风格。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典诗词解析与鉴赏》
  • 《中华诗词百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