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题学公院池莲
唐代:李洞
竹引山泉玉甃池,
栽莲莫怪藕生丝。
如何不似麻衣客,
坐对秋风待一枝。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写了一个池塘的美丽景象:清澈的山泉引入池中,池塘里栽种的莲花,虽然莲藕生出丝状的根,但这并不可怕。诗人感叹道,为什么不似那衣衫简陋的客人,静静坐在秋风中,静候一枝莲花的出现呢?
注释:
- 竹引:竹子引导的水流。
- 山泉:清澈的山间泉水。
- 玉甃:指池塘的底部用玉石铺成。
- 栽莲:种植莲花。
- 藕生丝:莲藕生出细丝的根,表达对莲的繁衍。
- 麻衣客:指衣着朴素的客人,象征一种淡泊与安静的生活态度。
- 秋风:秋天的风,常常代表着凋零与期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洞是唐代的一位诗人,生平不详,但他在诗歌创作上具有独特的风格,常常通过自然景物表达个人情感和哲理。
创作背景:
本诗作于李洞在池塘边感受自然之美时,表达了他对世俗繁华的淡泊心态和对自然静谧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新的自然景象为背景,通过对竹引山泉、玉甃池、莲花的描绘,展现了一幅恬静、优雅的画面。诗中的“竹引山泉”与“玉甃池”相结合,构建了一个既有生气又富有诗意的环境。莲花被视为高洁和纯粹的象征,诗人通过莲藕生丝的描写,暗示了生活中的一些细节和复杂性,似乎在说,生活的繁琐并不妨碍心灵的清净。
后两句则转向一种哲学思考,诗人自问为何不如麻衣客那般自在,坐在秋风中,静待一枝莲花的绽放。这种对比不仅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也表达了一种对宁静生活的向往。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生活的反思,传达出一种淡然与恬静的生活态度,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竹引山泉玉甃池:竹子引导山间清泉,泉水流入用玉石铺成的池塘,描绘出一个清新自然的环境。
- 栽莲莫怪藕生丝:种植莲花,不要奇怪莲藕会长出细根,暗示生命的延续与繁复。
- 如何不似麻衣客:为何不如那衣衫朴素的客人,反映出诗人对生活方式的思考。
- 坐对秋风待一枝:面对秋风静静等待一枝莲花,表现出一种淡泊和从容的生活态度。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莲花与高洁的品德相联系,象征纯洁的情感。
- 对仗:如“竹引山泉”与“玉甃池”,形成音韵的和谐。
- 拟人:赋予自然景物以人的情感,增强诗的感染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对生活状态的反思,传达了诗人对宁静、淡泊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人生复杂性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竹:象征坚韧与清高。
- 山泉:代表自然的纯净与灵动。
- 莲:象征高洁、贞操与宁静。
- 秋风:暗示时光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描绘的池塘是用什么铺成的? A. 石头
B. 玉石
C. 木材
D. 泥土 -
诗人为何提到“麻衣客”? A. 代表财富
B. 代表高洁
C. 代表淡泊
D. 代表奢华 -
“栽莲莫怪藕生丝”中的“丝”指的是什么? A. 莲花
B. 莲藕的根
C. 水草
D. 细线
答案: 1-B, 2-C,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的经典之作,表达对家乡的思念与孤独。
- 《荷叶歌》:描绘荷花的优美意境,主题与莲花相近。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同样表达对自然的感慨,但更侧重于国事与家国情怀的思考。
- 王维的《山居秋暝》:通过山水自然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享受,和李洞的诗有相似之处。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
- 《李洞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