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晨雨》
时间: 2025-01-04 07:56:0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十月晨雨 赵蕃 〔宋代〕
昨夕斜阳照墟落,今晨细雨暗檐楹。 田夫荷笠趋田去,织妇连机竞织声。 畏馁但忧瓶粟罄,怕寒聊倚鬓丝明。 古来名士多如此,底事于予亦麽生。
白话文翻译:
昨晚夕阳斜照着村落,今早细雨蒙蒙遮蔽了屋檐。 农夫们戴着斗笠急忙赶往田间,织女们忙着操作织机,竞相发出织布声。 担心饥饿却忧虑米缸空空,害怕寒冷只好依赖鬓发显得明亮。 自古以来许多名士都是这样,为何我也是如此呢?
注释:
- 墟落:村落。
- 檐楹:屋檐和柱子,这里指屋檐。
- 荷笠:戴着斗笠。
- 连机:指织布机连续工作。
- 瓶粟罄:瓶中的粮食空了,指粮食短缺。
- 鬓丝明:鬓发显得明亮,可能是指头发稀疏,显得光亮。
- 底事:为何。
- 麽生:如此。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蕃(1143-1229),字昌父,号章泉,宋代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田园生活和自然景色,反映了宋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审美情趣。这首诗描绘了十月清晨的田园景象,反映了诗人对农耕生活的关注和对自然变化的敏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宋代,反映了当时文人对农耕生活的关注和对自然变化的敏感。诗中通过对清晨田园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体验和对自然的热爱。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晨的田园景象为背景,通过对斜阳、细雨、农夫、织妇等意象的描绘,展现了田园生活的宁静与勤劳。诗中“昨夕斜阳照墟落,今晨细雨暗檐楹”一句,通过对时间变化的细腻描绘,传达了诗人对自然变化的敏感。后两句“田夫荷笠趋田去,织妇连机竞织声”则生动地描绘了农夫和织妇的勤劳形象,体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赞美。最后两句“古来名士多如此,底事于予亦麽生”则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生活状态的反思,以及对传统文人生活态度的认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昨夕斜阳照墟落,今晨细雨暗檐楹”:通过对斜阳和细雨的描绘,展现了时间的流转和自然的变化。
- “田夫荷笠趋田去,织妇连机竞织声”:生动地描绘了农夫和织妇的勤劳形象,体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赞美。
- “畏馁但忧瓶粟罄,怕寒聊倚鬓丝明”: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担忧和对自然变化的敏感。
- “古来名士多如此,底事于予亦麽生”: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生活状态的反思,以及对传统文人生活态度的认同。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昨夕斜阳照墟落,今晨细雨暗檐楹”中的“昨夕”与“今晨”,“斜阳”与“细雨”。
- 拟人:如“细雨暗檐楹”中的“暗”字,赋予细雨以人的情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清晨田园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同时,诗中也反映了诗人对自己生活状态的反思,以及对传统文人生活态度的认同。
意象分析:
- 斜阳:象征着温暖和希望。
- 细雨:象征着清新和宁静。
- 田夫:象征着勤劳和朴实。
- 织妇:象征着勤劳和智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昨夕斜阳照墟落”中的“墟落”指的是什么? A. 城市 B. 村落 C. 市场
- 诗中“田夫荷笠趋田去”中的“荷笠”是什么意思? A. 戴着帽子 B. 背着斗笠 C. 戴着斗笠
- 诗中“畏馁但忧瓶粟罄”中的“瓶粟罄”指的是什么? A. 瓶中的酒空了 B. 瓶中的粮食空了 C. 瓶中的水空了
答案: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田园生活的宁静与美好。
- 杜甫的《春望》: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的关切。
诗词对比:
- 赵蕃的《十月晨雨》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描绘了田园生活的宁静与美好,但赵蕃的诗更多地关注了劳动人民的勤劳形象。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赵蕃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宋代诗歌史》:详细介绍了宋代诗歌的发展历程和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