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杂兴》
时间: 2025-01-19 15:31:2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即事亦足乐,何必桃李尘!
苍筠如苍玉,乡是涧壑姿。
朅来西窗下,死生付污泥。
虫缘有病叶,土瘦无新枝。
太阳岂我偏,檐影为蔽亏。
昔如松柏独,今作蒲柳衰。
暮夜风雨急,岁晏谁与归?
白话文翻译:
即使身处当下也能感到快乐,何必追求那桃李间的尘埃呢!
苍翠的竹子如同美玉,我的故乡在那山涧之间。
今天我来到西窗下,把生死都交与这污泥。
虫子因病而侵蚀树叶,土地瘦弱而无新枝。
太阳又怎会偏爱我,屋檐的影子反而遮蔽了阳光。
曾经如松柏般独立,现在却如蒲柳一般衰弱。
夜幕降临,风雨急促,岁末时分又有谁能陪我归去?
注释:
- 即事:指眼前的事物。
- 桃李尘:比喻繁华的世俗。
- 苍筠:指青竹。
- 乡:故乡。
- 朅来:此处指“今来”。
- 污泥:比喻人生的困境。
- 虫缘:虫子因缘而生。
- 土瘦:土地贫瘠。
- 檐影:屋檐的影子。
- 昔:以前、曾经。
- 蒲柳:指柳树,象征衰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范成大,字希文,号云峰,南宋时期的诗人和文学家,擅长写诗、书法与绘画。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以生活中的点滴为题材,情感真挚,风格独特。
创作背景:该诗作于秋日,正是丰收的季节,但诗中流露出淡淡的忧伤与感慨,反映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与对故乡的思念。时代背景下,社会动荡与个人命运交织,范成大借用自然景象表达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诗歌鉴赏:
《秋日杂兴》通过描绘秋日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感悟。开头两句“即事亦足乐,何必桃李尘!”表明了诗人对眼前事物的珍惜与对世俗繁华的淡泊,展现了他对内心快乐的追求。接下来的“苍筠如苍玉,乡是涧壑姿”,则将思乡之情融入自然景观中,生动地描绘了竹子的清丽与故乡的美丽。
诗的中间部分“虫缘有病叶,土瘦无新枝”揭示了自然界的生存法则,反映了人生的艰辛与无奈。随着时间的推移,诗人感到人生的孤独,“昔如松柏独,今作蒲柳衰”,对比过去的坚韧与现在的脆弱,表达了对岁月流逝的感慨。
最后一句“暮夜风雨急,岁晏谁与归?”更是将孤独感推向高潮,呼唤归属与陪伴,反映了对人生旅途的思考,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即事亦足乐,何必桃李尘!:即使眼前的事物也能让我感到快乐,何必要追求那些世俗的繁华呢?
- 苍筠如苍玉,乡是涧壑姿。:青竹如同美玉,我的故乡在那美丽的山涧之间。
- 朅来西窗下,死生付污泥。:今天来到了西窗下,将生死的事情都交给这肮脏的泥土。
- 虫缘有病叶,土瘦无新枝。:虫子因为病而侵蚀树叶,土地也因瘦弱而没有新枝。
- 太阳岂我偏,檐影为蔽亏。:太阳怎么会偏爱我,屋檐的影子遮蔽了阳光。
- 昔如松柏独,今作蒲柳衰。:曾经如松柏般独立,现在却像蒲柳一样衰弱。
- 暮夜风雨急,岁晏谁与归?:夜幕降临,风雨急促,到岁末时分又有谁能陪我回去?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苍筠如苍玉”将竹子比作美玉,表现其清丽。
- 对比:通过“昔如松柏独,今作蒲柳衰”的对比,表现时光的流逝与个人境遇的变化。
- 拟人:虫子因病而侵蚀树叶,赋予自然现象以人情。
主题思想:整首诗的主题在于对人生的反思与对故乡的思念,表达了诗人对岁月流逝的无奈和对孤独的感慨,同时也透露出对内心快乐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苍筠:象征清雅与坚韧。
- 桃李:象征繁华与世俗。
- 污泥:象征人生的困境与苦闷。
- 松柏:象征坚强与独立。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通过什么方式表达对世俗繁华的态度?
A. 追求桃李
B. 质疑桃李的价值
C. 完全否定桃李
D. 赞美桃李的美丽 -
“昔如松柏独”中的“松柏”象征着什么?
A. 衰弱
B. 坚韧
C. 生命
D. 归属 -
诗人表达的孤独感在最后一句中是怎样体现的?
A. 通过自然景象
B. 通过对故乡的怀念
C. 通过对陪伴的渴望
D. 通过对岁月的感慨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同样表现孤独与对生活的思考。
- 王维《山中与幽人对酌》: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与范成大的情感基调相似。
诗词对比:
- 范成大《秋日杂兴》与李白《静夜思》对比:
- 《秋日杂兴》更关注于对人生的沉思与孤独感,而《静夜思》则突出对故乡的思念。
- 两者均表现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但表达方式及侧重点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范成大诗文集》
- 《古诗文鉴赏词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