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林堂》
时间: 2025-01-07 20:04:3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深谷下窈窕,高林合扶疏。
美哉新堂成,及此秋风初。
我来适过雨,物至如娱予。
稚竹真可人,霜节已专车。
老槐苦无赖,风花欲填渠。
山鸦争呼号,溪蝉独清虚。
寄怀劳生外,得句幽梦馀。
古今正自同,岁月何必书。
白话文翻译:
在幽深的山谷下,环境清幽,树木高耸,枝叶茂密。新建的堂舍真美,正值初秋的微风习习。我在这里正巧遇到雨水,万物显得生机勃勃,仿佛在娱乐我。那竹子嫩绿而可爱,秋霜已来,它的节气显得尤为珍贵。老槐树显得无奈,风中的花瓣仿佛要填满小渠。山间的乌鸦在争相鸣叫,溪边的蝉声清幽而空灵。我寄情于世外,得到了几句梦中的诗句。古今其实是相同的,岁月何必再去书写。
注释:
- 下窈窕:指幽深的山谷,亦有优美之意。
- 扶疏:树木茂密、疏朗的样子。
- 稚竹:未成熟的竹子,象征青春和生机。
- 霜节:指秋霜的到来,竹子在这个时节更加珍贵。
- 老槐:指年老的槐树,象征沧桑与无奈。
- 欲填渠:花瓣飘落,似乎要填满溪渠,表现自然的景象。
- 寄怀:寄托自己的心情与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苏轼在文学上成就斐然,诗、词、散文皆有极高的造诣。他的作品常蕴含丰富的哲理与人文情怀,风格豪放而不失细腻。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苏轼晚年,他在仕途上经历了多次波折,晚年隐居于四川,享受大自然的宁静与美好,表达了对人生、自然的思考与感悟。
诗歌鉴赏:
《谷林堂》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致与人生感悟的诗作,苏轼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开头两句描绘了深谷和高林的景象,营造出一幅清新幽静的自然画面,仿佛将读者带入了一个理想的世外桃源。而“美哉新堂成,及此秋风初”,则不仅是对新居的赞美,更暗示着安宁与舒适的生活状态。
在中间诗句中,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捕捉了雨后的自然生机,稚竹的可爱和老槐的无奈形成鲜明对比,表现出生命的不同阶段与无奈的现实。此时,诗人又通过山鸦和溪蝉的鸣叫,传达出一种生命的孤独与清宁,进一步深化了对自然的感悟。
最后两句“古今正自同,岁月何必书”则是对人生哲理的总结,强调了人类经历的共同性和时间的无情。整首诗在清新自然的描写中透着一种淡淡的哲思,既有对生活的热爱,也有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展现了苏轼对生命深刻的理解与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深谷下窈窕:描写环境,表现幽静之美。
- 高林合扶疏:树木高大茂密,增强自然的生机感。
- 美哉新堂成:赞美新居,象征安定生活。
- 及此秋风初:引入季节变化,带来情感的转折。
- 我来适过雨:阐述偶然的机缘,增添生活的趣味。
- 物至如娱予:万物生机勃勃,仿佛在娱乐自己。
- 稚竹真可人:稚嫩的竹子,表现生命的活力。
- 霜节已专车:时节已深,竹子在霜中显得珍贵。
- 老槐苦无赖:老槐树的无奈,象征人生的沧桑。
- 风花欲填渠:自然现象与人生感悟的结合。
- 山鸦争呼号:描绘山中生灵的忙碌。
- 溪蝉独清虚:溪边蝉鸣,表现孤独。
- 寄怀劳生外:寄情于自然,逃避生活的劳苦。
- 得句幽梦馀:在宁静中获得灵感。
- 古今正自同:强调人类经验的普遍性。
- 岁月何必书: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现象与人类情感结合,如"物至如娱予"。
- 拟人:将自然赋予人性,表现生机勃勃的状态。
- 对仗:如“山鸦争呼号,溪蝉独清虚”,增强诗歌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旨在表达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以及对生命短暂与哲理的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深谷:象征幽静与隐秘。
- 高林:象征生机与繁茂。
- 新堂:象征安定与幸福。
- 稚竹:生命的活力与青春。
- 老槐:人生的无奈与沧桑。
- 风花:自然的美与变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谷林堂》是由哪位诗人创作的? A. 李白
B. 杜甫
C. 苏轼
D. 陶渊明 -
诗中“稚竹真可人”主要表达了什么? A. 竹子的美丽
B. 生命的活力
C. 对竹子的怀念
D. 竹子的坚韧 -
“古今正自同”这句诗的意思是? A. 古代与现代无异
B. 古今生活相似
C. 时间是相对的
D. 生命的历程相同
答案:
- C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陶渊明《饮酒》
诗词对比:
- 苏轼 vs. 王维
苏轼的《谷林堂》与王维的《山居秋暝》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但苏轼更侧重于对人生的思考,而王维则更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两者的风格各有千秋,苏轼豪放而清新,王维则宁静而优雅。
参考资料:
- 《苏轼全集》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文阅读与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