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季常所蓄《朱陈村嫁娶图》二首》

时间: 2025-01-17 09:25:55

我是朱陈旧使君,劝农曾入杏花村。

而今风物那堪画,县吏催租夜打门。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我是朱陈旧使君,劝农曾入杏花村。
而今风物那堪画,县吏催租夜打门。

白话文翻译

我曾是朱陈的老县官,劝说农民要多到杏花村去。
如今的风景哪能再画,县官在夜里催着收租金。

注释

  • 朱陈:指的是朱陈村,古时的一个地方名。
  • 旧使君:指的是曾担任过地方官的身份。
  • 杏花村:寓意春天的美好景象,可能指农村的宁静与美丽。
  • 风物:指自然景色、乡村风光。
  • 县吏:县里的官吏,负责管理地方事务。
  • 催租:催促交纳租金,表现了官吏的苛刻和农民的艰辛。

典故解析

  • 杏花村:可以与李白的“桃花源”相提并论,代表一种理想的乡村生活。
  • 使君:古代对地方官的称谓,象征着权力与责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词、散文、书法均有极高的成就,尤其以豪放、奔放的个性著称。苏轼的作品常常反映了他的政治理想和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苏轼被贬谪至地方之后,诗中流露出对乡土景色的怀念和对时局的无奈,反映了当时官民矛盾的紧张局面以及对生活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展现了苏轼对故乡的怀念与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前两句以自我身份的引入,显示了作者对过去的回忆和对农民生活的关心。提到“杏花村”,不仅是对美好乡村的向往,也是对自然与人和谐相处的追求。然而,后两句则转向现实,反映了农村生活的艰辛,县吏的催租让人感受到生活的沉重。整首诗通过对比手法,形成了强烈的视觉与情感冲击,既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有对现实困境的无奈,深刻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矛盾。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我是朱陈旧使君:开头用自称引入,强调自己曾是地方的官员,显示对乡土的深切情感。
  • 劝农曾入杏花村:表达对农民生活的关心,暗示过去的宁静与美好。
  • 而今风物那堪画:转折,表明如今的田园风光已经不再美丽,暗含对现实的不满。
  • 县吏催租夜打门:展现现实的压迫,夜晚的催租声象征着无情的官僚制度。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对过去与现在的对比,突显生活的变化。
  • 拟人:将“风物”拟人化,赋予自然以情感,使得诗句更加生动。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苏轼对故乡的深情怀念与对现实的无奈感叹,反映了他对社会不公的敏感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杏花:象征春天、美好与希望,代表着纯真和自然的美。
  • 县吏:象征官僚体制,代表社会的压迫与不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杏花村”象征什么?

    • A. 官府
    • B. 乡村的美好生活
    • C. 战争
    • D. 城市的繁华
    • 答案:B
  2. 诗的作者是?

    • A. 杜甫
    • B. 李白
    • C. 苏轼
    • D. 白居易
    • 答案:C
  3. “县吏催租夜打门”中的“夜打门”说明了什么?

    • A. 夜间打猎
    • B. 官吏的工作性质
    • C. 农民的富裕
    • D. 繁荣的市集
    •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同样反映了社会动荡对生活的影响,但更侧重于个人的悲苦与国事的忧愁。
  • 王维《山居秋暝》:描绘自然之美,展现宁静与和谐,体现出不同的生活态度。

参考资料

  • 《苏轼诗文全集》
  • 《宋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