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罗汉赞十六首》
时间: 2024-12-29 17:57:1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南山罗汉赞十六首
作者:黄庭坚
八万四千宝浮图,不如一念心清净。
惟此有相擅施福,三涂八难所依怙。
佛以一花示迦叶,笑中有刀世不解。
而以法尽付诸人,深藏宝骨待梅里。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的是:即使有八万四千座金佛浮图,也比不上内心的清净。只有内心清净的人才能施予他人福德,才能在三涂八难中依靠佛法。佛陀用一朵花示意迦叶,世人却对此心存疑惑,无法理解其中的深意。最后,佛法被广泛传授,但其中真谛却如同埋藏在梅里山中的骨骼,等待有缘人去发现。
注释:
- 八万四千宝浮图:指代众多的佛教寺庙或佛像,象征其数量之多。
- 一念心清净:强调内心的宁静和纯净的重要性。
- 相擅施福:这里的“擅”意味着能够施与,传递福气。
- 三涂八难:指人生的苦难与困境,《阿含经》中有提及。
- 佛以一花示迦叶:典故出自《涅槃经》,佛陀用一朵花传达深奥的教义,只有迦叶能明白。
- 笑中有刀:佛陀的微笑中隐含着深刻的道理,世人难以理解。
- 深藏宝骨待梅里:隐喻佛法的真义如同埋藏的宝藏,需有缘人去发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宋代著名诗人,书法家,代表了“江西诗派”,其诗风多变且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宋代,正值佛教在中国盛行之际。诗人在反思佛教教义的过程中,试图以简练的语言表达内心的领悟和对佛法的思考。
诗歌鉴赏:
黄庭坚的《南山罗汉赞十六首》以其深邃的哲理和简洁的语言,展现了对佛教信仰的独到理解。诗中强调,尽管物质上的财富和佛教寺庙数量庞大,但真正的内心清净才是最重要的。通过“八万四千宝浮图”与“一念心清净”的对比,黄庭坚揭示了名利与内心宁静之间的根本差异。
诗中提及的比喻与典故,进一步深刻了其思想内涵。佛陀以一花示意迦叶的故事,传达了真理的隐晦与深远,只有少数人能够领悟。这种“笑中有刀”的表达,既体现了黄庭坚对佛教智慧的尊重,也反映出他对世俗无法理解的深刻无奈。
整首诗流露出一种对世俗浮华的超脱与对内心世界的追寻,展现了黄庭坚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诗人通过对比与典故的运用,使得这首诗更加引人深思,令人感受到一种追求心灵宁静的力量。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八万四千宝浮图:意在说明即使有众多的佛教建筑,也无法比拟心灵的纯净。
- 不如一念心清净:强调内心的宁静才是最大的财富。
- 惟此有相擅施福:只有内心清净的人,才能施与他人福气。
- 三涂八难所依怙:在困难与苦难中,佛法是依靠的力量。
- 佛以一花示迦叶:佛陀用象征性的花传达深邃的教义。
- 笑中有刀世不解:世人对佛陀的微笑及其寓意难以理解。
- 而以法尽付诸人:佛法被传授给众人,但其深意难以被普遍领悟。
- 深藏宝骨待梅里:佛法的真谛如宝藏,需有缘者去发现。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八万四千宝浮图”比喻物质财富的无用。
- 对仗:如“心清净”与“施福”形成呼应,增强诗的节奏感。
- 象征:佛陀的花象征着深刻的智慧。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内心清净的追求,强调物质财富与内心宁静之间的辩证关系,指出真正的幸福来自于内心的修行和对真理的领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宝浮图:象征物质财富与外在的荣华富贵。
- 清净心:象征内心的宁静与纯洁。
- 一花:象征真理的简单与深邃。
- 梅里:暗指深藏的智慧与佛法的真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南山罗汉赞十六首》强调内心的什么最重要? A. 财富
B. 清净
C. 名声 -
“佛以一花示迦叶”中的“花”象征什么? A. 物质
B. 真理
C. 悲伤 -
诗中提到的“三涂八难”是指什么? A. 快乐
B. 苦难
C. 财富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终南山》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对比黄庭坚与王维的诗作,两者都强调内心的修行与静谧,但黄庭坚更侧重于佛教哲理的探讨,而王维则多描绘自然与人心的和谐,展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与思想深度。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黄庭坚集》
- 《禅宗与中国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