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减字木兰花 其十二 戏答
作者: 黄庭坚
月中笑语。万里同依光景住。
天水相围。相见无因梦见之。
诸儿娟秀。儒学传家渠自有。
自作秋衣。渐老先寒人未知。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月下相聚的欢声笑语,虽然相隔万里,却依然共享这美好的光景。天与水环绕着彼此,虽无缘相见,却仿佛在梦中相遇。孩子们个个都很出色,儒家学问在家族中自有传承。自己渐渐年老,穿上了秋衣,却无人知道我心中的寒意。
注释:
- 月中笑语:指月亮下的欢声笑语,象征快乐的氛围。
- 万里同依光景住:即使相隔万里,仍然共享同样的自然景色。
- 天水相围:天与水相互环绕,表现自然环境的优美。
- 相见无因梦见之:没有缘分相见,只有在梦中相遇。
- 诸儿娟秀:指孩子们都很优秀、出色。
- 儒学传家渠自有:儒家学问在家庭中自有传承的方式。
- 自作秋衣:自己穿上了秋天的衣服,象征着季节的变化和个人的老去。
- 渐老先寒人未知:渐渐变老,内心的寒意却无人知晓。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书法家,与苏轼、蔡襄齐名。他的诗词风格清新自然,常用生活中的细节来抒发情感,具有浓厚的个人色彩。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黄庭坚晚年,表达了对亲情、友情的思念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在诗中,黄庭坚以月亮和自然景色为背景,表达了对远方友人的思念和对自身老去的无奈,情感深沉而细腻。
诗歌鉴赏:
这首《减字木兰花 其十二 戏答》通过优美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与对友人的思念。诗的开头以“月中笑语”引入,营造出一种温馨而愉悦的氛围,勾勒出月下团聚的美好画面。接着,诗人以“万里同依光景住”表达了即使身处不同地方,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依然能够通过共同的自然景象而联系。这里的“天水相围”更是描绘了一幅动人的自然画卷,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
在对友人的思念中,诗人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特别是“相见无因梦见之”,这句诗表达了对无法相见的无奈与渴望。后半部分提到的“诸儿娟秀”与“儒学传家渠自有”,显示了诗人对后代的期许与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体现了诗人对家庭教育的关注。
最后,诗人用“自作秋衣”与“渐老先寒人未知”来抒发个人的孤独与无奈,体现了时光流逝带来的生理与心理的变化。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既有对友人的怀念,也有对人生的深思,展现了黄庭坚诗歌的独特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月中笑语:描绘了月夜的欢声笑语,暗示乐和谐的情景。
- 万里同依光景住:即使身处异地,也能共享同样的美景,表达了人与人之间的深厚情谊。
- 天水相围:描绘自然环境,增添了诗的美感。
- 相见无因梦见之:表达对友人的思念,强调相遇的难得。
- 诸儿娟秀:赞美后代的聪明才智,体现对家庭的关爱。
- 儒学传家渠自有:强调儒家思想的自然传承,体现文化自信。
- 自作秋衣:暗示年岁渐长,感受到季节的变化。
- 渐老先寒人未知:表达对老去的感慨与内心的孤独。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思念比作月下的欢声笑语,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 对仗:如“天水相围”与“相见无因”,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月亮、秋衣等意象,富有象征意义,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观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对家庭的关爱,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展现了黄庭坚的情感深度与文化素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月:象征思念与团聚。
- 天水:代表自然美景,寓意和谐。
- 秋衣:象征季节的变化与人生的老去。
- 孩儿:代表未来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月中笑语”中“笑语”指的是什么?
- A. 诗歌
- B. 欢声笑语
- C. 笑脸
-
诗中提到的“诸儿娟秀”指的是什么?
- A. 儒学
- B. 聪明的孩子
- C. 美丽的花
-
“渐老先寒人未知”中的“寒”指的是什么?
- A. 寒冷的天气
- B. 内心的孤独
- C. 身体的虚弱
答案:
- B. 欢声笑语
- B. 聪明的孩子
- B. 内心的孤独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夜泊牛渚怀古》- 李白
- 《水调歌头》- 苏轼
诗词对比:
- 《静夜思》(李白)和《减字木兰花 其十二》的相似之处在于都表达了对故乡或友人的思念,但李白的诗更为直白,黄庭坚则通过自然意象来表达情感,风格上更为细腻。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黄庭坚诗文集》
- 《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