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府 其一》
时间: 2024-12-31 00:21:5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宣府城高压暮鸦,
云州西望控龟沙。
秋光雨淡关门柳,
晓帐风传塞上笳。
村堡负山皆铁瓮,
健儿飞弩胜铜牙。
不须更设乌桓府,中外于今是一家。
白话文翻译:
宣府城高高地耸立,黄昏时分乌鸦在上空飞翔;
向西望去,云州的沙滩如同龟背。
秋日的阳光透过细雨,映照着关口的柳树;
清晨的帐篷中,风声传来塞外的号角。
村庄和堡垒依山而建,宛如坚固的铁瓮;
勇士们的弩箭射出,胜过铜制的牙齿。
不必再设乌桓的府邸,如今内外已是一家。
注释:
- 宣府:古代城名,位于今河北省,重要的军事防线。
- 暮鸦:黄昏时分的乌鸦,象征着孤独与哀伤。
- 云州:古地名,今山西省一带,包含了沙洲。
- 控龟沙:形容沙滩的形状像龟壳,意在描绘地理特征。
- 关门柳:指关口的柳树,秋天的景象,愈显萧索。
- 塞上笳:边塞的号角声,传达出边境的氛围。
- 村堡:村庄和堡垒,描述防御工事。
- 铁瓮:形容村堡如铁桶般坚固。
- 飞弩:指强劲的弩箭,表现出战士的勇猛。
- 乌桓:古代北方民族,曾与汉朝对抗。
- 一家:象征民族团结与和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吴升,清代著名诗人,擅长五言律诗,作品多描写边塞风光及民族情怀。他的诗风雄浑,兼具豪放与细腻。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清代,背景是边疆的局势和民族关系。诗中展现了诗人对边境生活的深切观察,以及对国家统一的渴望,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团结的期盼。
诗歌鉴赏:
《宣府 其一》是一首描绘边塞风景的诗作,诗人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宣府的壮丽与边疆生活的艰辛。首句以“宣府城高压暮鸦”开篇,既描绘出城池的雄伟,又渗透出一丝孤寂的情感。接下来的“云州西望控龟沙”,则以地理特征展示了诗人目光所及的辽阔,营造出一种开阔的空间感。
诗中秋光雨淡的描写,令人感受到季节的变换与自然的萧瑟,而“晓帐风传塞上笳”则将边塞的氛围引入诗中,使人感受到一种紧张而又期待的气息。后半部分的“村堡负山皆铁瓮”与“健儿飞弩胜铜牙”则突显了边防的坚固与战士的勇猛,展现出一种保家卫国的豪情,凝聚了力量与信念。
最后一句“不须更设乌桓府,中外于今是一家”则是诗人对统一与和平的向往,反映出民族团结的重要性。这首诗不仅在景物描写上颇具匠心,更在情感表达与主题思想上深刻而有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宣府城高压暮鸦:高耸的宣府城在黄昏时分,乌鸦飞翔,营造出孤独的气氛。
- 云州西望控龟沙:向西望去,云州的沙滩如同龟壳,表现出辽阔的地理特征。
- 秋光雨淡关门柳:秋日的光线透过细雨,映照着关口的柳树,展现出季节的变迁。
- 晓帐风传塞上笳:清晨的帐篷中,风声传来边塞的号角,渲染出边境的氛围。
- 村堡负山皆铁瓮:村庄和堡垒依山而建,像铁桶般坚固,描绘了防御工事的稳固。
- 健儿飞弩胜铜牙:勇士们的弩箭射出,威力超过铜制武器,表现出战士的勇猛。
- 不须更设乌桓府:不必再设乌桓的府邸,暗示民族之间的和解。
- 中外于今是一家:内外已成为一家,象征着民族团结与和谐。
修辞手法:
- 比喻:“云州西望控龟沙”中用“龟”比喻沙滩形状,生动形象。
- 对仗:全诗的句式工整,形成对仗的美感,如“村堡负山皆铁瓮”与“健儿飞弩胜铜牙”。
- 拟人:通过“晓帐风传”赋予风以传递信息的能力,增强了画面感。
主题思想:诗歌表现了对边疆生活的深刻理解,同时表达了民族团结、和谐共处的愿景,展现出一种豪情壮志。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宣府城:象征着边防的坚固与历史的悠久。
- 暮鸦:象征孤独与哀伤,引发对边疆生活的思考。
- 关门柳:秋天的柳树,传达出凋零与思乡之情。
- 塞上笳:象征着边境的紧张与战斗情绪。
- 铁瓮:比喻村庄的坚固,象征着抵御外敌的决心。
- 飞弩:象征着战士的勇猛与忠诚。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杜甫
- C) 吴升
- D) 白居易
-
诗中提到的“乌桓”指的是哪个民族?
- A) 匈奴
- B) 鲜卑
- C) 烏桓
- D) 藏族
-
“不须更设乌桓府”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对战争的渴望
- B) 对和平的向往
- C) 对孤独的感叹
- D) 对家乡的思念
答案:
- C) 吴升
- C) 乌桓
- B) 对和平的向往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出塞》王昌龄
- 《凉州词》王之涣
- 《夜泊牛津口》李白
诗词对比:
- 《出塞》:同样描绘边塞生活,但更侧重于战争与征战的壮烈。
- 《凉州词》:注重于情感的抒发,展现了对家乡的思念与对战士的敬仰。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边塞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