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花慢(登新楼有怀昌甫、徐斯远、韩仲止、吴子似、杨民瞻)》
时间: 2025-01-14 16:14:1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雨中花慢(登新楼有怀昌甫、徐斯远、韩仲止、吴子似、杨民瞻)
辛弃疾
旧雨常来,今不来,佳人偃蹇谁留。
幸山中芋栗,今岁全收。
贫贱交情落落,古今吾道悠悠。
怪新来却见,文反离骚,诗秦州。
功名只道,无之不乐,那知有更堪忧。
怎奈向儿曹抵死,唤不回头。
石卧山前认虎,蚁喧床下闻牛。
为谁西望,凭栏一饷,却下层楼。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对昔日友人的思念,以及对现时境遇的感慨。作者感叹旧日的朋友常常来访,而如今却不再光顾。佳人懒散地待在身边,令人感到孤独。庆幸的是,今年山中的芋头和栗子都丰收了。贫贱的交情渐渐淡薄,古往今来我的道理仍然悠远。新来的人让我感到奇怪,仿佛看到离骚的文辞,却又想起了秦州的诗篇。功名之事只知无所追求,哪里知道还有更为忧虑的事情。无奈之下,我对儿女们倾诉心声,却无法唤回往日的情景。石头上卧着的山前认得老虎,而床下的蚂蚁却喧闹如牛鸣。到底是为了谁而向西眺望呢?凭栏而立,思绪万千,最后却只能无奈地下楼。
注释
- 偃蹇:懒散、无所事事的样子。
- 落落:形容交情淡薄,显得冷落。
- 离骚:《离骚》是屈原的长诗,表达了他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
- 秦州:指的是古代秦州地区,可能暗指当地的风土人情。
- 儿曹:指的是自己的子女。
- 认虎:形容山石的形状像老虎,带有一些夸张的意味。
- 蚁喧:形容蚂蚁的喧闹声,暗示生活琐事的烦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辛弃疾(1140年-1207年),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著名的词人、军事家和政治家。他的词风豪放,常以豪情壮志和对故国的思念为主题,是“宋词”中的重要代表之一。
创作背景
《雨中花慢》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辛弃疾政治失意之时,他通过这首词表达了对友人的怀念以及对生活困境的深思,体现了他对功名的淡薄与对人际关系的渴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词通过对旧友的怀念,勾勒出一种孤独的氛围,展现了辛弃疾在繁华与孤寂之间的内心挣扎。开篇便以“旧雨常来,今不来”引入,表达了对昔日友人的思念与失落。接下来,通过“幸山中芋栗,今岁全收”来反衬自己的贫困交情,既有对物质丰收的庆幸,也有对友情淡薄的无奈。
词中涉及的“离骚”、“秦州”等典故,不仅展示了作者渊博的学识,也暗示了他对历史与现实的思考。功名的无奈与对生活的忧虑交织,使得全词情感层次丰富,内涵深刻。
“怎奈向儿曹抵死,唤不回头”一句尤为动人,表达了对家庭的责任与对往昔的追忆,折射出一种对时间流逝的无力感。最后一句“却下层楼”则用简练的语句,传达了词人内心的复杂情感,既有无奈,又有对未来的期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旧雨常来,今不来:旧友常常光顾,而如今却不再来。
- 佳人偃蹇谁留:身边的佳人懒散,令人感到孤独。
- 幸山中芋栗,今岁全收:庆幸今年山中的芋头和栗子都有丰收。
- 贫贱交情落落:贫贱的交情逐渐淡薄。
- 古今吾道悠悠:古往今来的道理依然悠远。
- 怪新来却见:新来的人让我感到奇怪。
- 文反离骚,诗秦州:仿佛看到《离骚》的文辞,想起秦州的诗篇。
- 功名只道,无之不乐:只知无所追求,功名之事。
- 那知有更堪忧:哪里知道还有更为忧虑的事情。
- 怎奈向儿曹抵死:无奈之下对儿女倾诉心声。
- 唤不回头:却无法唤回往日情景。
- 石卧山前认虎:山前的石头识得老虎。
- 蚁喧床下闻牛:床下的蚂蚁喧闹如牛鸣。
- 为谁西望,凭栏一饷:到底为谁而向西眺望呢?
- 却下层楼:思绪万千,最后却只能无奈地下楼。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石头比作老虎,形象生动。
- 对仗:句式整齐,增强了词的韵律感。
- 夸张:蚁喧床下闻牛,形容生活的喧嚣。
主题思想
这首词的中心思想是对友谊的向往与对现实的无奈,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过往的怀念。通过丰富的意象与典故,展示了辛弃疾对人生的思考与情感的深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雨:象征着思念与愁苦。
- 佳人:代表着情感的寄托与孤独的伴侣。
- 山中芋栗:象征着生活的简单与丰收的希望。
- 石:象征着坚韧与沉默的孤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词中“旧雨”指代什么?
- A. 旧友
- B. 旧时的雨水
- C. 过去的快乐
- D. 旧日的回忆
-
“佳人偃蹇”中“偃蹇”的意思是?
- A. 精力充沛
- B. 懒散
- C. 忙碌
- D. 快乐
-
作者在诗中对功名的态度是?
- A. 追求
- B. 无所谓
- C. 失望
- D. 兴奋
答案
- A. 旧友
- B. 懒散
- B. 无所谓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辛弃疾的《雨中花慢》与李清照的《如梦令》都表达了对往昔的思念与对生活的感慨。辛弃疾的词较为豪放,而李清照则更显细腻,二者风格各异却又有相通之处。
参考资料
- 《辛弃疾词集》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