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贻妄怒》
时间: 2024-12-29 18:48:5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饮食无远近,所美贵甘左车右耍。
南方食虾蟆,密捕向清畎。
齿咀口且讳,闻语辄忿喘。
此物何丑恶,犹胜螺蛳蚬。
西蜀亦取之,水田名谷犬。
彼士不为惭,吴人休独愐。
岂须若中州,牛羊烹大脔。
白话文翻译:
饮食没有远近之分,最重要的是口味的好坏,左车右耍之间皆可享受美味。南方人吃虾蟆,密集捕捞在清澈的田野中。他们的嘴巴虽小却不愿意说出,听到别人的话就愤怒喘息。这个东西何其丑陋,却比螺蛳和蚬子要好。西蜀的人也吃它,水田里被称为“谷犬”。那些人并不觉得羞愧,吴地的人也不必单独感到困惑。难道中原地区的饮食就一定要像牛羊的肉一样丰盛?
注释:
- 饮食无远近:饮食不分地域,强调美味是普遍的。
- 虾蟆:指蟾蜍,这里用来形容南方人吃的食物。
- 密捕向清畎:指在清澈的田野中密集捕捞。
- 齿咀口且讳:指嘴巴小而不愿意说出,表示羞涩。
- 螺蛳蚬:指一种常见的水生食物。
- 西蜀:指四川地区。
- 谷犬:可能是指一种特定的水生食物,或是地方方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梅尧臣是宋代著名的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和对社会现象的关注而闻名。他的作品多以描写日常生活和民间风俗为主,展现了他对普通人生活的深刻理解。
创作背景: 《贻妄怒》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民生困苦,诗人通过对南方饮食习俗的描写,反映出对地域文化的包容与对美食的关注,同时也隐含了对当时社会风俗的批判。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饮食文化,表达了诗人对地域差异和饮食习惯的思考。作者用一种轻松的口吻,描述了南方人对蟾蜍的喜爱,表现出对地方饮食文化的包容态度。同时,诗中也流露出对食物美丑的思考,展现了对美食的无限追求和对世俗偏见的反思。诗人通过对比中原与南方的饮食文化,揭示了人们对食物审美的多样性,以及在不同环境下形成的生活习惯的合理性。整首诗结构紧凑,层次分明,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律感,展现了梅尧臣独特的艺术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饮食无远近,所美贵甘左车右耍:强调美食无论来自何处,重要的是味道的好坏,左车右耍暗示随意享受。
- 南方食虾蟆,密捕向清畎:描绘南方的饮食习惯,表现出对自然资源的依赖。
- 齿咀口且讳,闻语辄忿喘:表现对饮食偏见的反思,说明人们对某些食物的不满。
- 此物何丑恶,犹胜螺蛳蚬:以丑陋的食物为对比,质疑人们的审美标准。
- 西蜀亦取之,水田名谷犬:揭示地方习俗的普遍性。
- 彼士不为惭,吴人休独愐:强调地方文化的自信。
- 岂须若中州,牛羊烹大脔:质疑中原地区的食物标准,展现多元文化的包容性。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比喻食物的丑陋来反映社会的偏见。
-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形成美感。
- 夸张:对食物的形象描绘夸张,增强表现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美食的描绘,反映出地域文化的多样性,强调了饮食文化的包容性和普遍性,同时也对社会偏见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虾蟆:象征南方饮食文化。
- 螺蛳蚬:代表常见水生食物,反映民间饮食习惯。
- 牛羊:中原地区的象征,代表传统的饮食观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下列哪个意象代表南方饮食文化? a) 牛羊
b) 螺蛳蚬
c) 虾蟆
d) 谷犬 -
诗中提到的“西蜀”指的是哪个地区? a) 北方
b) 南方
c) 四川
d) 中原 -
诗歌的主题主要在探讨什么? a) 自然景观
b) 地域饮食文化差异
c) 个人情感
d) 战争
答案:
- c) 虾蟆
- c) 四川
- b) 地域饮食文化差异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梅尧臣的《贻妄怒》与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都关注民间生活,但梅尧臣更侧重于饮食文化的探讨,而白居易则通过自然景色表达离愁别绪,展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和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