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张叔展北归》

时间: 2025-01-17 10:12:16

江南春候早,水暖野芹生。

北客欲归日,故人持赠行。

莫嫌为物薄,言采幽兰并。

休惜临流醉,高帆去棹轻。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张叔展北归
梅尧臣 〔宋代〕

江南春候早,水暖野芹生。
北客欲归日,故人持赠行。
莫嫌为物薄,言采幽兰并。
休惜临流醉,高帆去棹轻。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早到江南的景象,温暖的水面上野生的芹菜生长得正好。北方的客人即将启程回家,老朋友为他送行。不要嫌弃我赠送的礼物微薄,因为我所采集的幽兰也是心意的表达。不要留恋于在水边的醉意,高高的帆船已经轻轻划走了。


注释:

字词注释:

  • 江南:指长江以南地区,因气候温暖,春天早来,风景秀丽。
  • 春候:春天的气候。
  • 野芹:生长在野外的芹菜,春天时节的野生植物。
  • 北客:来自北方的客人。
  • 赠行:送别时赠送的礼物。
  • 幽兰:指香气淡雅的兰花,象征高洁的情操。
  • 临流醉:在水边饮酒,沉醉于美景之中。
  • 高帆去棹轻:高高的帆船轻快地划走,象征离别的轻松。

典故解析:

  • 幽兰:古代文人常将兰花视为高雅的象征,代表着友谊和送别的情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子华,号香亭,南宋诗人,擅长五言绝句与律诗。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常以田园风光和人际关系为题材,表现出浓厚的生活气息。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梅尧臣友人张叔展北归之际,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和祝福,背景体现出春天的气候变化和人际之间的温暖情感。


诗歌鉴赏:

《送张叔展北归》是一首情感真挚的送别诗,梅尧臣以清新的语言描绘了江南的春意盎然,并通过对友人即将归去的惆怅,展示了他内心的柔情和不舍。诗的前两句通过描绘江南的早春景象,体现出诗人对家乡的热爱与赞美。接着,诗人转而关注即将离去的朋友,为其送行,表现出深厚的友谊。

“莫嫌为物薄”一句,诗人谦虚地表示自己的赠礼虽小,却蕴含着深厚的情感,展示了友谊的珍贵,不在于物质的厚薄,而在于情感的真挚。最后两句“休惜临流醉,高帆去棹轻”,不仅表达了对友人离去的惆怅,也体现出一种洒脱的态度,劝慰朋友无须留恋于短暂的饮酒欢聚,此时的离别虽轻松,却也蕴含着深情的祝福。

整首诗在叙述中自然而流畅,情感细腻,既有对自然春色的歌颂,又有对友谊的珍视,展现了梅尧臣特有的诗人气质和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江南春候早:春天在江南地区来得早,给人以生机勃勃的感觉。
  2. 水暖野芹生:温暖的水域使得野生的芹菜开始生长,表现出春的活力。
  3. 北客欲归日:北方的客人即将启程,暗示着即将到来的离别。
  4. 故人持赠行:朋友为其送行,体现了深厚的友情。
  5. 莫嫌为物薄:不要嫌弃我的赠礼薄弱,展现出谦恭与真诚。
  6. 言采幽兰并:我所采的幽兰也是心意的表达,象征着高洁的情感。
  7. 休惜临流醉:劝朋友不要留恋于短暂的欢愉,抒发离别之情。
  8. 高帆去棹轻:轻快的帆船已经启程,象征着朋友的离去。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北客欲归日,故人持赠行”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幽兰比作情感的象征,体现了诗人与朋友之间的深情。
  • 拟人:通过“高帆去棹轻”赋予帆船以人的轻松感,增强了诗的意境。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不舍之情,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对生活的热爱,传达了离别时的淡淡忧伤与美好祝愿的交织。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江南:象征着温暖、繁荣的地方,代表着诗人对故乡的热爱。
  • 春天:代表着生机、希望和新的开始。
  • 幽兰:象征着高洁、纯粹的友情和情感。
  • 高帆:象征着朋友的离去,轻盈而洒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江南春候早”表现了哪种季节的特点?

    • A. 夏天
    • B. 春天
    • C. 秋天
    • D. 冬天
  2. 诗人用什么花来象征友情?

    • A. 玫瑰
    • B. 幽兰
    • C. 菊花
    • D. 牡丹
  3. 诗中提到的“高帆去棹轻”意指什么?

    • A. 船只沉重
    • B. 船只轻快离去
    • C. 船只停泊
    • D. 船只失去动力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友人》王之涣
  • 《送别》王维

诗词对比:

可以将梅尧臣的《送张叔展北归》与王之涣的《送友人》进行比较,两首诗均为送别之作,但梅尧臣更注重于自然景象的描绘与友谊的细腻,而王之涣则更强调离别的感伤与对友情的怀念。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选读》
  • 《梅尧臣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