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谒金门·山吐月》
山吐月。画烛从教风灭。一曲瑶琴才听彻。金蕉三两叶。骤雨身凉还热。似欠舞琼歌雪。近日醉乡音问绝。有时清泪咽。
白话文翻译:
山头吐出满月,画烛的光芒在风中熄灭。一曲瑶琴的音乐才刚刚结束。金蕉树上只有几片叶子。骤然降下的雨,身体感到凉爽却又感到热。似乎还缺少那舞动的琼花与歌唱的雪。最近醉乡的音讯断绝,偶尔会含着泪水哽咽。
注释:
字词注释:
- 山吐月:山头映衬着明月,意指夜晚的宁静。
- 画烛:用画笔描绘的蜡烛,喻指光明的象征。
- 瑶琴:一种美丽的乐器,表现音乐的优雅。
- 金蕉:金色的蕉树,象征着丰盈与生机。
- 骤雨:突然降下的雨,表现气候的变化。
- 琼歌雪:琼花和雪一样的轻盈,暗指美好的舞蹈和音乐。
典故解析: 此词中没有直接引用史诗或传说,但通过意象的描绘,展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往昔的怀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著名词人,政治家,军事家。他的词作具有强烈的个人情感和爱国情怀,风格激昂,语言生动,常常融入历史、军事和社会现实的思考。
创作背景: 《谒金门·山吐月》创作于辛弃疾晚年,正值南宋偏安的时期,国家形势严峻,个人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使得诗人感到无奈与失落。
诗歌鉴赏:
这首词以“山吐月”开篇,描绘出一个宁静而又清冷的夜晚,月亮从山间升起,烛光在风中熄灭。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寂静、孤独的氛围。随后的“瑶琴”和“金蕉”则暗示着一种美好而又短暂的时光,似乎每一次的音乐响起都在提醒着诗人过去的美好。
“骤雨身凉还热”这一句则展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焦虑,即便在外部环境的变化中,内心的热情依然无法平息,正如骤雨带来的凉意,却又无法驱散内心的热情与期盼。最后两句“近日醉乡音问绝,有时清泪咽”,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往昔的怀念与失落,仿佛在诉说着一种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与无奈。
整首词情感真挚、意境深远,体现了辛弃疾对生活的敏感与对故乡的思念,正是这种情感交织成了他词作中的独特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山吐月:通过自然景象引入,展现夜晚的寂静与美丽。
- 画烛从教风灭:用“画烛”象征光明的消逝,暗示内心的失落。
- 一曲瑶琴才听彻:瑶琴声响已然结束,意味着美好时光的流逝。
- 金蕉三两叶:细节描绘,显示生命的脆弱与短暂。
- 骤雨身凉还热:外部环境的变化与内心感受的对比,传达情感的复杂性。
- 似欠舞琼歌雪:对美好事物的渴望,暗示缺失的欢乐。
- 近日醉乡音问绝:表达对往昔的怀念与孤独感。
- 有时清泪咽:内心的痛苦与无奈,充满情感的共鸣。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烛光比作光明的象征,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 对仗:词中的句式对仗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 拟人:自然景物的描写中融入人类情感,增加了情感的共鸣。
主题思想: 本词通过对美景的描绘和内心的感受,表达了对逝去岁月的怀念、对现实的无奈和对未来的渴望,折射出辛弃疾作为一个爱国者的情感和理想。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象征着稳固与永恒,暗示诗人对理想的追求。
- 月:象征着思乡与孤独,代表着美好与遥远的记忆。
- 瑶琴:象征着美好的音乐与生活,体现诗人对艺术的向往。
- 金蕉:象征着生命的脆弱与短暂,强调了美好事物的易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山吐月”中的“山”指的是: A. 一座山 B. 自然景象 C. 一个人的心情 D. 一种情感
-
“骤雨身凉还热”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失落 B. 矛盾和复杂 C. 快乐 D. 平静
-
词中的“瑶琴”象征: A. 生命 B. 美好的音乐 C. 伤痛 D. 现实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表达了对往昔的怀念与对生活的感慨。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描绘了对亲人的思念,展现了孤独的情感。
诗词对比:
- 辛弃疾与李清照的作品在情感上都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对过去的怀念,但辛弃疾更加注重历史与理想的结合,而李清照则更倾向于个人情感的细腻描摹。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辛弃疾词全集》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