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

时间: 2025-01-19 22:00:46

秋夕不自晓,百虫齐一鸣。

时节适使然,鼓胁亦有声。

争喧鼠公盗,窸窣蛇阴行。

独有东家鸡,苦心为昏明。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秋夕不自晓,百虫齐一鸣。
时节适使然,鼓胁亦有声。
争喧鼠公盗,窸窣蛇阴行。
独有东家鸡,苦心为昏明。

白话文翻译:

秋天的夜晚,不知不觉已经到了深夜,
百虫齐声鸣叫,声声不绝。
这一切都是因为时节的缘故,
连鼓声也伴随着响起。
它们争吵着,仿佛是老鼠在偷食,
沙沙声中,蛇在暗处游走。
唯有东家那只鸡,
苦苦地为天亮而鸣叫。

注释:

  • 不自晓:不知晓,形容时间的流逝。
  • 百虫齐一鸣:形容虫鸣声整齐响亮。
  • 时节适使然:这都是因为季节的原因。
  • 鼓胁:鼓声和虫鸣的声响。
  • 争喧鼠公盗:形容老鼠在暗处活动,像是在争吵。
  • 窸窣:形容细微的声音。
  • 苦心为昏明:形容鸡在努力地叫,以求挣脱黑暗迎来黎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令,字子明,号仲明,是宋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作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著称,擅长描写自然景物和人情冷暖。王令的诗风受到李白和杜甫等人的影响,尤其在意象和情感的表达上,常常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生活的思考。

创作背景:

《秋夜》创作于秋季的夜晚,反映了诗人对秋天夜晚的独特感受和思考。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但也带来了一种萧瑟的氛围。诗人在夜晚的静谧中,感受到自然界的变化和生命的脆弱。

诗歌鉴赏:

《秋夜》是一首描绘秋天夜晚的诗,展现了诗人对秋夜的细腻观察和感受。开篇以“秋夕不自晓”引入,表现了夜深人静的氛围。随着“百虫齐一鸣”,我们能感受到秋虫的合唱,这不仅为诗歌增添了生动的景象,更是传达了一种生命的活力。诗中提到的“鼓胁”,则暗示着秋夜的宁静被打破,生活中的杂音也在提醒诗人时间的流逝。

接下来的“争喧鼠公盗,窸窣蛇阴行”,则通过描绘小动物的活动,反映出自然界的生机与活力,同时也暗含了生命在暗处的挣扎。最后一句“独有东家鸡,苦心为昏明”,通过鸡的鸣叫,象征着希望与光明的渴望,尽管周围环境显得如此宁静与幽暗。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情感的渗透,表现了诗人对秋夜的深刻思考,既有对生活的感悟,也有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令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对未来的期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秋夕不自晓:夜深了,诗人却没有察觉时间的流逝。
  2. 百虫齐一鸣:虫鸣声此起彼伏,构成了一种和谐的音景。
  3. 时节适使然:这一切都是季节变化的自然结果。
  4. 鼓胁亦有声:虫鸣声中夹杂着鼓声,增添了秋夜的气氛。
  5. 争喧鼠公盗:老鼠在暗中活动,发出声响,似乎在争吵。
  6. 窸窣蛇阴行:蛇在暗处移动,声响细微,暗示潜藏的危险。
  7. 独有东家鸡:只有东家的那只鸡在叫,形成鲜明对比。
  8. 苦心为昏明:鸡的鸣叫是为了破晓,象征着希望与追求光明。

修辞手法:

  • 拟人:虫鸣和鸡鸣都被赋予了情感,使得自然景物更具生命力。
  • 对仗:如“争喧鼠公盗,窸窣蛇阴行”形成了音韵和节奏的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秋夜的自然景象,表达了生命的脆弱与对光明未来的渴望,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思考。诗人借助自然界的声音,反映出人对时光流逝和生命意义的深刻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夜:象征着萧瑟与宁静,也预示着生命的逝去。
  • 虫鸣:代表生命的活力与自然的声音。
  • 鸡鸣:象征着希望、光明与对未来的美好期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百虫齐一鸣”意指什么? A. 昆虫的种类很多
    B. 昆虫的声音整齐响亮
    C. 昆虫在争吵

  2. “独有东家鸡,苦心为昏明”中的“昏明”指的是什么? A. 夜晚的黑暗
    B. 早晨的光明
    C. 中午的阳光

  3. 这首诗主要表现的情感是? A. 欢乐
    B. 忧伤与思考
    C. 愤怒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静夜思》

诗词对比:

王令的《秋夜》与杜甫的《月夜忆舍弟》都描绘了夜晚的景象,但王令侧重于自然的声音和秋天的气氛,而杜甫则通过月光引发对亲人的思念,情感更为深沉。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古典诗词鉴赏》
  • 《王令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