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奉和御製读陈书
夏竦 〔宋代〕
灵洗虽骁勇,忠规讵可轻。
石城尝力战,黟歙本连盟。
京口殊动茂,临川叛寇惊。
既能明号令,何惜雾宽玉。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忠诚和规矩的重要性的深刻认识,虽然有勇气和力量,但不应轻视忠诚和规则。诗中提到石城曾经奋力作战,而黟、歙两地本是结为盟友。京口地区的动荡和临川地区的叛乱让人感到震惊。既然能够明确发布命令,又何必在困难时刻犹豫不决?
注释:
- 灵洗:灵动而勇猛,指勇士。
- 忠规:忠诚和规矩,指为人处世的原则。
- 石城:指某个地方,象征着坚固的防御。
- 黟歙:指黟县和歙县,历史上结盟的地方。
- 京口:指京口地区,可能是指某个动荡的城市。
- 临川:指临川地区,暗指叛乱的发生地。
- 号令:指命令和指示。
- 雾宽玉:比喻在艰难的情况下,如何选择行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夏竦,字子先,号孤山,宋代诗人,生于书香门第,早年学习诗词,后逐渐成为一位著名的诗人。其作品风格清新、意境深远,擅长表现忠诚与勇气。
创作背景:
该诗是在国家动荡、战争频繁的背景下写成,表达了诗人对忠诚与勇气的尊重,以及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忠诚和勇气的重要性,提醒人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不应轻视规矩和忠诚。开头的“灵洗虽骁勇,忠规讵可轻”,强调了即使勇者也应遵循忠诚和规矩。接着提到“石城尝力战”,表达了历史上为国捐躯的英雄事迹,激励人们要铭记历史,勇于担当。诗中的“京口殊动茂,临川叛寇惊”描绘了战乱带来的恐慌,警示人们在动荡中保持警觉。最后一句“既能明号令,何惜雾宽玉”,则传达出在关键时刻果断行动的必要性,意味深长。整首诗情感真挚,结构紧凑,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灵洗虽骁勇:勇士虽勇猛,却也需遵守规矩。
- 忠规讵可轻:忠诚与规则不可轻视。
- 石城尝力战:历史上石城曾经奋勇作战。
- 黟歙本连盟:黟、歙两地本是盟友。
- 京口殊动茂:京口地区动荡不安。
- 临川叛寇惊:临川地区叛乱让人恐惧。
- 既能明号令:既然能够清晰发布命令。
- 何惜雾宽玉:在困难时刻何必犹豫不决。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句子的结构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例如“雾宽玉”比喻在困难情况下的犹豫。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是强调忠诚与勇气的重要性,提醒人们在动荡的时代中应保持警觉与果断。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灵洗:象征勇士的意志。
- 忠规:象征道德和信仰。
- 石城:象征坚定的防御。
- 京口、临川:象征动荡和不安的局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石城”象征什么? A. 勇气
B. 忠诚
C. 坚固的防御
D. 胜利 -
诗中的“京口”指代的是? A. 一座城市
B. 一个地区
C. 一位英雄
D. 一条河流 -
诗的主题思想是强调什么? A. 勇气
B. 忠诚与规矩
C. 战争
D. 历史
答案:
- C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春望》相比,夏竦的《奉和御製读陈书》更侧重于忠诚与规矩的强调,而杜甫则更关注国家的命运和个人的感受。两者都反映了动荡时期诗人的心声,但侧重点不同。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