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御製读前汉书》

时间: 2025-01-01 14:46:50

高祖宽仁主,淮阴变诈才。

设坛诚有礼,推食本无猜。

怀惠初颙若,夸功抑殆哉。

何如中正者,千载仰高裁。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奉和御製读前汉书
高祖宽仁主,淮阴变诈才。
设坛诚有礼,推食本无猜。
怀惠初颙若,夸功抑殆哉。
何如中正者,千载仰高裁。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赞颂了汉高祖刘邦的宽仁和淮阴侯韩信的才智。高祖宽厚仁爱,淮阴侯则以变化多端的策略著称。他们设坛祭祀,诚心诚意地对待他人,这样的行为没有怀疑。怀惠(指刘邦)初始时也很有德行,但夸耀自己的功劳却显得有些过分。与其如此,倒不如那些公正的人,千年后仍能被人们仰慕与尊重。

注释:

  • 高祖:指汉高祖刘邦。
  • 淮阴:指淮阴侯韩信,因出身于淮阴而得名。
  • 宽仁:宽厚仁爱,形容刘邦的治国风格。
  • 变诈才:指韩信的多变和智谋。
  • 设坛:设立祭坛,表示诚意和礼仪。
  • 推食:指推崇和食用,含有夸耀的意思。
  • 怀惠:形容刘邦的怀德施惠,但有时夸大其功。
  • 中正者:指公正之人,强调品德和公正的价值。
  • 千载仰高裁:意指千年之后仍然被后人仰慕和尊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夏竦(字子恭,号石林)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在政治上有很高的声望,文学上则以诗词见长,尤其擅长古体诗。其作品常常借古讽今,关注历史和现实,展现出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为响应皇帝的命令而作,目的是通过读《前汉书》来反思历史人物的德行与治国之道,强调公正与仁爱的价值。诗人通过对汉高祖和淮阴侯的描绘,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崇敬和对政治德行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从对历史人物的描绘入手,生动地展现了汉高祖刘邦和淮阴侯韩信的性格与成就。首句以“高祖宽仁主”开篇,直接点明刘邦的仁爱之德,设定了整首诗的基调。接着提到淮阴侯韩信,强调了他的智谋与变化多端,这不仅是对他个人能力的肯定,更是对他在历史上地位的认可。

诗中提到的“设坛诚有礼”一方面表现了刘邦对待他人的诚恳和礼仪,另一方面也隐含着对权力和地位的反思,即在权力之上,仁爱和礼仪才是最重要的。然后,诗人对刘邦的怀惠之德进行了温和的批评,指出过于夸耀个人功劳的危险,提示读者应当保持谦逊。

最后一句“何如中正者,千载仰高裁”,则抒发了对公正之人的赞美,强调真正的德行与公正才是值得后人尊敬与仰慕的。这一总结不仅使得整首诗的主题深化,也让人思考历史与现实的关系,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和教育意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高祖宽仁主:开篇点出汉高祖的仁爱之德。
  2. 淮阴变诈才:提到淮阴侯的智谋,暗示他在政治斗争中的灵活性。
  3. 设坛诚有礼:强调刘邦对待他人以礼相待,表现出其宽厚之德。
  4. 推食本无猜:表示在诚恳的态度下,不必多疑,强调信任的重要性。
  5. 怀惠初颙若:提到刘邦的德行,但暗含其过于自夸的警示。
  6. 夸功抑殆哉:批评过分夸耀的危险,提醒人们要谨言慎行。
  7. 何如中正者:转向赞美公正之人,强调其价值和意义。
  8. 千载仰高裁:总结强调,真正的德行能超越时间,永远被尊敬。

修辞手法:

  • 对比:对比高祖和淮阴侯的德行与智谋,形成鲜明的对照。
  • 排比:在描述刘邦时,通过并列的词语增强节奏感和韵律感。
  • 隐喻:用“千载仰高裁”隐喻历史的公正与荣耀。

主题思想:

整首诗强调了历史人物的德行与智谋,突出了公正和仁爱的价值,寄托了对人们在权力与道德之间的思考与反省。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高祖:象征仁德与宽厚的治理。
  2. 淮阴:代表智谋与变化的能力。
  3. :象征礼仪与诚意。
  4. 中正者:象征公正和道德的典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谁是“高祖”?

    • A. 刘邦
    • B. 韩信
    • C. 曹操
  2. 诗中提到的“淮阴”指的是谁?

    • A. 刘邦
    • B. 韩信
    • C. 项羽
  3. 诗的主题主要强调什么?

    • A. 个人功劳
    • B. 公正与仁爱
    • C. 战争与胜利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安石的《登飞来峰》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两者都强调了历史与个人的关系,但《奉和御製读前汉书》更注重道德与政治的反思,而《将进酒》则突出豪放与人生短暂的感慨。

参考资料:

  • 《中国古诗词鉴赏辞典》
  • 《宋代诗人研究》
  • 《汉书》原文及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