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猛奴多勇概,大矟事戎征。
新蔡凶围陷,鱼梁寇垒倾。
遡风轻古法,问道贵奇兵。
懋赏宜开府,番禺已尽平。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大意是:勇敢的猛士们都很英勇,奋力征战。从新蔡到鱼梁,敌人围攻,战局危急。追随古法的风气已经减弱,询问道义却更看重奇妙的兵器与战术。对于功劳的奖励应当在朝廷中予以落实,而番禺地区的战事已经平息。
注释:
- 猛奴:指勇猛的士兵。
- 大矟:指大刀,象征战争的工具。
- 新蔡:指古代地名,具体地理位置在今河南省。
- 鱼梁:同样是古代地名,此地当时遭遇敌人攻击。
- 懋赏:指对有功之人给予奖励。
- 番禺:今广州,曾遭遇战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夏竦,字公度,号季圭,宋代著名诗人,曾任官职,兼任书法家,以刚正不阿和创作风格而闻名。他的诗歌常常表现出对国家和民众的关心。
创作背景:
本诗为响应皇帝的命令而作,表达了对战争的思考与对士兵的赞美,反映了宋代的战争背景和士人对于国家安危的忧虑。
诗歌鉴赏:
这首诗在语言上简练而有力,展现了诗人对国家战事的深切关注。开篇便指出猛士们的勇敢,体现了对士兵英勇精神的赞美,接着则描绘了战争的惨烈和敌人围攻的紧迫感。通过对古法与新法的对比,诗人进一步探讨了军事策略的演变,强调了对奇兵的重视。最后一联提到的懋赏和番禺平定则带有一种期待与希望,展现了诗人对于国家安定的美好愿景。
整首诗通过严谨的结构和对仗工整的句式,增强了诗的节奏感,情感层面上,也透露出一种对国家未来的关心与期盼,具有很强的历史感和现实意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猛奴多勇概:勇敢的士兵们展现出英勇的气概。
- 大矟事戎征:大刀在征战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 新蔡凶围陷:新蔡遭到敌人的围攻,局势危急。
- 鱼梁寇垒倾:鱼梁的防守也已被敌人攻陷。
- 遡风轻古法:追溯历史,古代的法则被轻视。
- 问道贵奇兵:询问道义时,更看重奇特的兵器。
- 懋赏宜开府:应当在朝廷上重视对有功之人的奖励。
- 番禺已尽平:番禺的战事已然平息。
修辞手法:
- 对仗:整首诗句子对称,增强了韵律美感。
- 比喻:使用“猛奴”比喻勇敢的士兵,形象生动。
- 排比:通过多句并列,展现战事的复杂与紧迫。
主题思想:
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对国家安危的忧虑与对士兵勇敢精神的赞美,同时也探讨了军事策略和对功劳的重视,表达了希望国家安定的愿望。
意象分析:
- 猛奴:象征士兵的勇敢与忠诚。
- 大矟:象征战争与力量。
- 新蔡与鱼梁:代表战场与战局的危急。
- 奇兵:象征创新与变化的军事策略。
- 懋赏:象征对功劳的认可与重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猛奴”指的是?
- A. 勇敢的士兵
- B. 敌人
- C. 文人
-
“番禺已尽平”说明了什么?
- A. 战争的结束
- B. 战争的开始
- C. 战争的持续
-
诗歌的主要主题是什么?
- A. 个人的情感
- B. 国家安危与士兵的勇气
- C. 自然景色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同样反映了战乱中的忧国情怀。
- 王安石的《梅花》:表达了对理想和未来的期盼。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侠客行》相比,夏竦的《奉和御製读陈书》更侧重于对士兵与战局的描写,而李白则突出个人英雄主义和豪情壮志。两者在情感表达和风格上各具特色,但同样体现了对国家和理想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