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御製读后周书》

时间: 2025-01-17 09:31:19

思道怀廉慎,童年类老成。

郡豪尝讋服,边寇亦清平。

临难输忠节,辞荣保令名。

贤哉蹈仁义,举世可为程。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奉和御製读后周书
思道怀廉慎,童年类老成。
郡豪尝讋服,边寇亦清平。
临难输忠节,辞荣保令名。
贤哉蹈仁义,举世可为程。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思考道德,心中怀有廉洁和谨慎,童年时就像老成持重的人。地方豪强曾经妨碍政令,而边疆的敌人如今也已平定。面对生死关头能表现出忠诚和节操,选择辞去荣华富贵以保全清白名声。真是贤德啊,践行仁义,整个世界都可以以此为典范。

注释

字词注释

  • 思道:思考道德。
  • 怀廉慎:心中存有廉洁和谨慎。
  • 郡豪:地方豪强。
  • 讋服:妨碍政令。
  • 边寇:边疆的敌人。
  • 临难:面临危险或困难的时刻。
  • 输忠节:表现忠诚和节操。
  • 辞荣:放弃荣华。
  • 贤哉:真是贤德。
  • 仁义:指仁爱和义务。

典故解析
本诗提及了在面临生死关头时的忠诚与节操,反映了古代士人对于个人品德的重视,尤其是在乱世中。这种忠诚常常被用作古代士人的标准,彰显了忠义的传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夏竦(生卒年不详),宋代诗人,以其诗文清丽著称,擅长描写自然和抒发个人情感。其作品常蕴含深刻的哲理和道德观念,体现了宋代士人关注社会责任与个人品德的特征。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当时的社会政治环境密切相关。宋代虽有较为安定的社会局面,但仍面临外敌威胁和内部腐败。诗中提到的忠诚与节操,正是对当时士人道德理想的呼应。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对道德与节操的深刻理解。诗的开头以“思道怀廉慎”引入,立刻将读者的注意力集中在道德理想上。接着,诗人通过“童年类老成”展现了个人品德的早熟和成熟,体现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而“郡豪尝讋服,边寇亦清平”一联,则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不安,地方豪强的干扰和边疆敌寇的威胁,显示出诗人对于国家和社会的关注。

面对生死,诗人强调了“输忠节”,即在关键时刻表现出的忠诚与节操,展现了士人的责任感。最后一句“贤哉蹈仁义,举世可为程”,不仅是对仁义精神的赞美,也向后人提出了道德的榜样,强调了以仁义为行事标准的重要性。

整首诗情真意切,既有对个人道德的追求,也有对社会责任的思考,展示了士人应有的风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思道怀廉慎:诗人首先表达对道德的思考,心中怀有廉洁与谨慎的态度。
  • 童年类老成:在童年时期就展现出老成的性格,说明早熟的品德。
  • 郡豪尝讋服:提到地方豪强曾经对政令的干扰,反映社会不和谐。
  • 边寇亦清平:边境的敌人也已经平定,展现了国家的安定。
  • 临难输忠节:在危难时刻表现出忠诚和节操,彰显士人的担当。
  • 辞荣保令名:放弃荣华富贵以保全清白的名声,体现了高尚的品德。
  • 贤哉蹈仁义:赞美那些践行仁义的人,强调道德的重要性。
  • 举世可为程:以仁义为标准,整个社会都可以作为榜样。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思道怀廉慎”与“临难输忠节”,前后呼应,形成美感。
  • 夸张:对忠诚和节操的描绘,突出其重要性。
  • 象征:仁义象征着高尚的道德标准。

主题思想
诗歌围绕道德、忠诚和仁义展开,强调个人品德在社会中的重要性,呼吁人们在面对困难时坚守信念,以仁义为行事准则。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道德与理想。
  • 廉慎:代表了清白与谨慎的品格。
  • 忠节:象征着对国家与社会的忠诚。
  • 仁义:道德的核心,体现人际关系的和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强调的主要道德观念是什么? A. 忍耐
    B. 忠诚
    C. 财富

  2. “郡豪”指的是哪类人?
    A. 官员
    B. 地方豪强
    C. 士人

  3. 诗中提到的“仁义”是指什么?
    A. 财富
    B. 道德和义务
    C. 权力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与夏竦的《奉和御製读后周书》,均涉及对国家和社会的关注,但杜甫更侧重于战乱带来的苦难,而夏竦则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与责任感。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