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信州登高用杜韵》
时间: 2025-01-06 07:04:0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遥闻塞北雁声哀,
纵目屏南鹤影回。
万里云山随地阔,
一江波浪接天来。
秋花旧觅陶潜径,
倦客频登子美台。
垂老他乡欢此会,
且将桑落倒深杯。
白话文翻译:
远处听到北方雁阵哀鸣,
放眼望去,南方的鹤影悠然回旋。
万里云山显得分外辽阔,
一江波浪与天际相接。
秋花依旧寻觅陶渊明的小径,
旅途疲惫的客人频繁登上子美台。
在异乡的晚年,欢聚一堂,
不妨将桑葚酒倒入深杯。
注释:
- 塞北:指的是中国北方地区,多指边境地区。
- 哀:悲哀,形容雁声悲伤。
- 纵目:放眼远望,目光延展。
- 屏南:指南方,可能是指屏风般的山脉。
- 陶潜:陶渊明,古代著名隐士和诗人,常以田园生活著称。
- 子美:指王维,字摩诘,号子美,是唐代著名诗人,其作品多描写山水田园。
- 垂老:年纪渐长,快要老去。
- 桑落:桑葚,一种水果,这里可能指代酒。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戴云官是清代的诗人,其风格多为清新、自然,常以山水和人情为题材。其作品往往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重阳节期间,重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象征着长寿与团圆。诗人在信州登高,目睹秋景,感慨人生,表达了对故乡和友人的思念之情。
诗歌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重阳节时的登高情景,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他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开篇即以“遥闻塞北雁声哀”引入,传达了一种孤独和思乡之情,随着秋雁的呼唤,诗人眼前的景色也逐渐展开。万里云山的辽阔和江水的浩渺,给人以壮阔的视觉冲击,表现了诗人胸怀的广阔和对自然的敬畏。
“秋花旧觅陶潜径”是对陶渊明的向往,陶渊明的隐逸生活与诗人此时的倦怠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对现实的无奈。最后两句“垂老他乡欢此会,且将桑落倒深杯”,则通过酒宴的欢聚描绘了诗人与友人间的和谐与温馨,虽然身处异乡,但依然能在重阳佳节中找到一丝安慰。
整首诗情感深邃,既有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又有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与对友谊的珍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遥闻塞北雁声哀:遥远地听到了北方雁群的哀鸣,暗示思乡之情。
- 纵目屏南鹤影回:放眼望去,南方的鹤影回旋,表现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状态。
- 万里云山随地阔:万里云山显得辽阔,表现诗人心境的开阔与自由。
- 一江波浪接天来:江水波浪汹涌,与天际相接,展现自然的浩瀚。
- 秋花旧觅陶潜径:在秋天的花朵中,寻找陶渊明的小路,表现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 倦客频登子美台:疲惫的旅客频繁登上子美台,暗示对王维的仰慕。
- 垂老他乡欢此会:在异乡的老年,欢聚一堂,表现对团圆的珍惜。
- 且将桑落倒深杯:不妨将桑葚酒倒入深杯,表现对美好生活的享受。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秋花与陶渊明的小径相提并论,表现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 对仗:如“万里云山随地阔,一江波浪接天来”,工整的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雁声哀鸣,给自然景物赋予了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人生的思考以及对友谊和团圆的珍视,展现了在重阳佳节中的感慨与欢愉。
意象分析:
- 雁声:象征思乡与孤独,暗示诗人对故乡的怀念。
- 鹤影:象征高洁与自由,表现出诗人心境的宁静。
- 云山:象征辽阔的自然,体现诗人胸怀的广阔。
- 江水: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 秋花:象征生命的成熟与岁月的流转。
- 桑落:象征丰收与欢聚,寓意生活的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陶潜”指的是哪位诗人? A. 白居易
B. 李白
C. 陶渊明
D. 王维 -
“倦客频登子美台”中的“子美”指的是哪位诗人?
A. 白居易
B. 陶渊明
C. 王维
D. 杜甫 -
诗人通过什么景象来表达思乡之情?
A. 秋花
B. 雁声
C. 江水
D. 山川
答案:
- C. 陶渊明
- C. 王维
- B. 雁声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饮酒》:同样表现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 王维《山居秋暝》:描绘山水与自然,展现宁静的心境。
诗词对比:
- 戴云官 vs. 陶渊明:戴云官在诗中表现出对自然的欣赏与人生的感慨,而陶渊明则更注重田园生活的理想与自我追求。
- 戴云官 vs. 王维:戴云官的诗中更多表达个人情感,王维则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
参考资料:
- 《中国古诗词鉴赏辞典》
- 《唐宋诗词流派研究》
- 《清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