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昭城》

时间: 2025-01-01 18:26:36

郡小人烟密,来游契所闻。

城因山势筑,江向庙头分。

冻苇声如雨,春泉气似云。

梅公堂上酒,客里易成醺。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郡小人烟密,来游契所闻。
城因山势筑,江向庙头分。
冻苇声如雨,春泉气似云。
梅公堂上酒,客里易成醺。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小郡的繁忙景象,游人们络绎不绝。城池是依山而建,江水在庙前分流。冬天的芦苇发出像雨声一样的响声,春天的泉水散发着云雾般的气息。在梅公的堂上饮酒,客人们容易沉醉其中。

注释:

  • 郡小:小型的县城或郡。
  • 人烟密:人们居住得很密集,形容繁华热闹。
  • 契所闻:游玩的地方,游人所听到的景象。
  • 城因山势筑:城墙是根据山势而建的,显示出地形的特点。
  • 江向庙头分:江水在庙前分流,描绘了江水的流向。
  • 冻苇声如雨:冬天的芦苇在风中发出的声音,形象地比作雨声。
  • 春泉气似云:春天的泉水散发出的气息如同云雾。
  • 梅公堂上酒:梅公是指梅家,堂上饮酒,营造出一种温馨的氛围。
  • 客里易成醺:客人容易喝醉,表现出酒宴的欢快气氛。

典故解析:

“梅公”可能指的是梅家或梅氏家族,象征着文人雅士的聚会场所。古代文人常以酒会友,此处展现了诗人对友谊和酒宴的珍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希迈,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和人文情感,风格简练而富有韵味。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宋代的地方游览,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状态与情感寄托,展现了小镇的自然美和人文气息。

诗歌鉴赏:

《次昭城》是一首描绘地方风情和人际关系的诗。诗中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生动的小镇生活。开篇“郡小人烟密”一句,便给人一种热闹的氛围,描绘出小镇的繁荣。紧接着,诗人用“城因山势筑,江向庙头分”来表现城镇的地理特征,山水环绕,形成了一幅美丽的自然画卷。

“冻苇声如雨”一句,运用拟人的手法,将冬天芦苇的声音比作雨声,生动形象,给人以听觉上的美感。接着“春泉气似云”,描绘了春天的泉水和气息,展现出一种生机勃勃的气象,令人感到舒畅与愉悦。

最后两句“梅公堂上酒,客里易成醺”则转向人际关系,描绘了在梅公的堂上,朋友们欢聚一堂,纵情饮酒的场景,流露出一种温馨的氛围和人与人之间的融洽,表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与赞美。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与人际交往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自然与人情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郡小人烟密:小郡的人口稠密,生机勃勃,暗示繁华。
  2. 来游契所闻:游人纷至沓来,说明这里是一个受欢迎的旅游地。
  3. 城因山势筑:城池建筑依山而建,展示了自然与人文的结合。
  4. 江向庙头分:江水在庙前流淌,形成了一幅美丽的自然风景。
  5. 冻苇声如雨:冬天芦苇碰撞发出的声音,如同细雨纷飞,生动形象。
  6. 春泉气似云:春天的泉水散发着云雾般的气息,给人以清新感。
  7. 梅公堂上酒:在梅公的堂上,朋友们相聚饮酒,营造出温馨气氛。
  8. 客里易成醺:饮酒的客人容易醉酒,暗示酣畅淋漓的欢聚。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冻苇声如雨”,将声音比作雨声,增加了诗意。
  • 拟人:如“春泉气似云”,让泉水的气息生动起来。
  • 对仗:整首诗在句式上对称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小郡的自然风光和人情世故,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对友谊的珍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人烟:象征着繁荣与生活的气息。
  • 江水:象征着流动与时间的推移。
  • 梅公堂:象征着文化和友谊的聚集地。

这些意象共同构建了一个和谐美好的小镇生活画面,反映了诗人对自然与人际关系的深刻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描绘的郡是怎样的环境? A. 繁华热闹
    B. 荒凉偏僻
    C. 破败不堪

  2. “冻苇声如雨”中的“声”指的是什么? A. 雨声
    B. 风声
    C. 芦苇声

  3. 梅公堂上客人们的状态是什么? A. 忧伤
    B. 高兴易醉
    C. 无聊

答案:

  1. A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江雪》—柳宗元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

诗词对比:

与唐代的《江雪》相比,赵希迈的《次昭城》更注重描绘生活气息与人际关系,而《江雪》则侧重于孤独与自然的结合。两首诗各有千秋,展现了不同的情感与风格。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古诗词鉴赏》
  • 《中国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