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大资节使史国公三首》

时间: 2025-01-17 09:24:33

昔缀都曹后,升堂拜父师。

达尊廑异盼,国士沐深知。

鹤发人何在,蝇头字尚遗。

遣车无路送,挥泪挥丰碑。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昔缀都曹后,升堂拜父师。
达尊廑异盼,国士沐深知。
鹤发人何在,蝇头字尚遗。
遣车无路送,挥泪挥丰碑。

白话文翻译:

曾经在都城任职时,登堂拜见过我的父亲和老师。
尊者的期望如此不同,国家的英才我深知其情。
白发苍苍的人如今在哪里呢?那小字迹仍然留存。
送别的车子无路可行,泪水挥洒在丰碑上。

注释:

  • :过去、从前。
  • :指在职、担任。
  • 都曹:古代官职,意指都城的官员。
  • 升堂:登上堂屋,表示正式拜见。
  • 拜父师:向父亲和老师行礼。
  • 达尊:指地位高的人。
  • :期待、渴望。
  • 国士:国家的英才、杰出人才。
  • :沐浴、接受。
  • 鹤发:指白发苍苍的老人。
  • 蝇头字:形容字迹小而密,常用来形容书法。
  • 遣车:派遣车辆。
  • 丰碑:指为纪念某人而立的碑,象征伟大的业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曾伯,字宜卿,号逸庵,宋代诗人,生于南宋时期,历任文官,深得朝廷器重。其诗风清新脱俗,善于抒发个人情感,尤其擅长表现对友人的怀念与追思。

创作背景:

《挽大资节使史国公三首》是李曾伯为悼念大资节使史国公而作,表达了对已故友人的怀念之情,反映出作者对友谊的珍视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回忆往昔,展现了友人与师长之间深厚的情感。诗人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自己对尊者的敬仰和对故人的思念,情感真挚而深沉。在第一句中,诗人追忆自己曾在都城任职的经历,表达了对父师的尊重和感激之情。第二句则流露出对国家英才的深切了解和期待,展现出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

第三句“鹤发人何在”,以白发苍苍的老者为象,渗透出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对故人的追寻。最后一句“遣车无路送,挥泪挥丰碑”以强烈的情感收尾,表现出送别的无奈与悲伤,泪水与丰碑相结合,象征着对逝者的追忆和对其业绩的铭刻,深刻描绘了人生的短暂与珍贵。

整首诗情感真挚,结构紧凑,意象丰富,充分体现了李曾伯的诗歌才华和对生命、友谊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昔缀都曹后,升堂拜父师:回忆过去在都城担任官职时,拜见父亲和老师,彰显对长辈的尊重。
  2. 达尊廑异盼,国士沐深知:对高位者的期待与对国家人才的理解,反映出诗人对国家和社会的关注。
  3. 鹤发人何在,蝇头字尚遗:白发老者的缺失与留存的字迹形成对比,表达对逝者的思念。
  4. 遣车无路送,挥泪挥丰碑:送别的无奈与泪水交织,铭刻于丰碑,象征对逝者的怀念与敬仰。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遣车无路送,挥泪挥丰碑”,工整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将“泪水”与“丰碑”结合,体现出情感的深度。
  • 意象:通过“鹤发”与“蝇头字”对比,传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与对故人的追忆。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友人及师长的怀念,反映出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过往时光的珍视,展现了深厚的人情味和对生命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鹤发:象征老年与智慧,代表人生的另一阶段。
  • 蝇头字:象征文字的留存与记忆,代表文化的传承。
  • 丰碑:代表伟大的成就与怀念,象征对逝者的追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李曾伯是哪一朝代的诗人?

    • A. 唐代
    • B. 宋代
    • C. 明代
  2. “鹤发人何在”中的“鹤发”指的是什么?

    • A. 蓝发
    • B. 白发
    • C. 黑发
  3. 诗中提到的“丰碑”象征着什么?

    • A. 财富
    • B. 业绩与怀念
    • C. 权力

答案:

  1. B. 宋代
  2. B. 白发
  3. B. 业绩与怀念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赠花卿》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诗词对比:

  • 李曾伯与杜甫:两者都在诗中表达对友人的怀念,李曾伯更注重个人情感的细腻描写,而杜甫则强调历史与现实的结合。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诗歌史》
  • 《李曾伯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