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龚致政二首》

时间: 2025-01-17 08:45:58

绣节荣分使,斑衣喜拜亲。

方将昌厥后,岂必在其身。

其馆仙游远,佳城瑞气新。

九原看厚报,衮衮耀丝纶。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挽龚致政二首
作者: 李曾伯 〔宋代〕

绣节荣分使,
斑衣喜拜亲。
方将昌厥后,
岂必在其身。
其馆仙游远,
佳城瑞气新。
九原看厚报,
衮衮耀丝纶。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龚致政的哀悼与怀念。首先,诗人提到他在朝廷中受到的荣誉和重视,斑衣是朝服的象征,表达了他在官场的地位。接着,诗人指出,虽然他可能已离世,但他的功绩和影响将会长存,而不局限于个人的名声。接下来,提到他的居所如仙境般遥远,城市充满了祥瑞之气,象征着他在世时的清明与美好。最后,诗人希望他在九原(即阴间)能够得到厚报,借此表达对他无尽的敬仰与怀念。

注释:

字词注释:

  • 绣节:指的是朝服上的绣花节,象征官位的荣誉。
  • 斑衣:指的是官员的朝服。
  • 昌厥后:昌盛他的后代,意指希望他后代能够兴旺。
  • 仙游:形容仙人游玩,代表一种超脱的状态。
  • 瑞气新:指的是吉祥的气息,常用于形容国家的繁荣与祥和。
  • 九原:指的是亡者埋葬之地,表示对逝者的追思。

典故解析:

  • 九原:古代对于阴间的称谓,常用来表达对已逝者的思念。
  • 绣节与斑衣:反映了古代官员的标志,体现了社会等级与荣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曾伯,字子云,号天池,宋代著名诗人,擅长诗词,尤其以写景抒怀见长。他的作品常常充满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龚致政去世后所作,李曾伯对其生前的高洁品德和政治成就表示深切的敬意与怀念,反映了当时士人对道德和政治理想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新脱俗的语言描绘了龚致政的生平与理想,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怀念。首联“绣节荣分使,斑衣喜拜亲”,通过对官位的描述,表现了龚致政在朝廷中的地位和对亲朋好友的关怀。接下来的“方将昌厥后,岂必在其身”,则透露出对人生命的思考,强调个人的成就与影响不应仅仅局限于个人的名声,而更应该延续下去。

“其馆仙游远,佳城瑞气新”描绘了一个理想化的境界,展现了龚致政生前神仙般的生活状态,兼具了对未来的美好期望。最后两句“九原看厚报,衮衮耀丝纶”则表达了希望亡者在另一个世界能得到厚报,且其美德与成就将永载史册。这种感情的表达,使整首诗情感深邃而真切,展现了诗人对友情与理想的执着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绣节荣分使:描绘了龚致政身为官员的荣耀和责任。
  • 斑衣喜拜亲:表现他在亲友中的受人尊敬与喜爱。
  • 方将昌厥后:暗示着他的理想希望世代传承。
  • 岂必在其身:强调个人名声不重要,重要的是影响。
  • 其馆仙游远:营造出一种超脱于世的氛围。
  • 佳城瑞气新:象征着美好未来与繁荣。
  • 九原看厚报:希望逝者在阴间能得到应有的回报。
  • 衮衮耀丝纶:用以赞美其德行与政绩。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仙游、瑞气等形象化的表现手法,增强了诗歌的意境。
  • 对仗:整首诗对仗工整,增强了音乐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友人的怀念与敬仰,体现了对理想、功德的追求和对人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绣节、斑衣:代表官位的荣耀与责任。
  • 仙游、瑞气:象征理想与美好的未来。
  • 九原:暗示对生死的思考和对逝者的追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绣节”象征什么?

    • A. 财富
    • B. 官位
    • C. 亲情
  2. 诗人在最后一联中希望龚致政得到什么样的回报?

    • A. 荣华富贵
    • B. 厚报
    • C. 个人名声
  3. 诗中提到的“佳城瑞气新”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失落
    • B. 希望
    • C. 忧伤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安石的《泊船瓜洲》
  • 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

诗词对比: 可以将李曾伯的《挽龚致政二首》与王安石的《登飞来峰》进行对比,两者都表现了对理想的追求和对人生的思考,但李曾伯的诗更侧重于哀悼与对友人的怀念,而王安石则更强调个人的志向与风采。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李曾伯诗文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