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挽大资节使史国公三首
作者: 李曾伯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德齿明时冠,诗书正派深。
修名在原隰,雅志已山林。
眼历四朝事,神交千圣心。
老成天不憗,大雅有遗音。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赞美史国公的德行与才华,称他在当时的社会中地位卓越,修身齐家,学识渊博。即使身处繁华之地,他的志向已如山林般高远。经历了四个朝代的变迁,心中交友的智慧与品德与千位圣人相通。即使年老,他的清雅气质依旧不减,留下了深厚的文化遗韵。
注释:
- 德齿:指品德和才华。
- 明时:指在当时的社会中受人尊重的。
- 修名:修养与名声。
- 原隰:指原野与沼泽,象征平凡的地方。
- 雅志:高雅的志向。
- 眼历四朝事:经历过四个朝代的历史事件。
- 神交:精神上的交往。
- 千圣:指古代的许多圣贤。
- 老成:年长而成熟。
- 大雅:高雅的文化和气质。
- 遗音:留下的文化音韵。
典故解析:
“德齿明时冠”中的“明时”指的是盛世,表明史国公在盛世之中显得尤为杰出。提到的“四朝”则可以看作是历史的变迁,说明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体会。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李曾伯,字元和,号青山,宋代著名诗人,擅长古诗与词,作品多表现对历史的思考与对友人的怀念。
-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李曾伯对史国公的追悼之际,表达了对其高尚品德与卓越才华的敬仰,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士人的期待与评价。
诗歌鉴赏:
这首诗的语言简练而含蓄,描绘了史国公的德行与才华,体现了诗人对其的深切怀念与敬仰。诗中不仅有历史的纵深感,还有人文精神的厚重。诗人通过“眼历四朝事,神交千圣心”两句,展示了历史的变迁与人物的超越,阐释了一个士人在历史长河中的位置与影响。同时,诗中强调了老成的气质与大雅的音韵,传达出对高洁人格的追求。这首诗既是对史国公的追忆,也是对理想士人的呼唤,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和情感深度。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德齿明时冠”:赞美史国公的品德与才华,在当时社会中独树一帜。
- “诗书正派深”:表明其学识渊博,涵养深厚。
- “修名在原隰”:强调其声名虽在平凡之处,却不失高雅。
- “雅志已山林”:志向高远如山林,超越尘世喧嚣。
- “眼历四朝事”:经历四朝,见证历史的变迁。
- “神交千圣心”:与历史上许多圣贤心灵相通。
- “老成天不憗”:年老而成熟,气质依旧。
- “大雅有遗音”:高雅的气质与文化仍在流传。
-
修辞手法:运用了对仗手法,如“德齿明时冠,诗书正派深”,增添了诗的音乐性;同时使用了典故与比喻,提升了诗的文化深度。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史国公的深切怀念与对高尚品德的钦佩,展现了士人应有的风范与追求。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
- 德齿:象征品德和才华。
- 山林:象征高远的志向。
- 四朝:象征历史的变迁与厚重。
- 大雅:代表高雅的文化气质。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德齿”指的是什么?
- A. 品德与才华
- B. 身份与地位
- C. 财富与名声
-
“雅志已山林”中的“山林”象征着什么?
- A. 平凡
- B. 高远
- C. 难以到达
-
诗人通过“眼历四朝事”想表达什么?
- A. 对历史的无知
- B. 亲历历史的智慧
- C. 对过往的怀念
答案:
- A
- B
- B
-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秋兴八首》
- 苏轼《赤壁赋》
-
诗词对比:
- 与杜甫的诗相比,李曾伯的作品更强调个人品德和文化修养,而杜甫则多关注国家命运与社会现实,两者的诗风各有千秋,都反映了宋代士人的情怀与理想。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研究》
- 《李曾伯与他的诗歌》
- 《古诗词鉴赏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