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萼红 人日花下觞集,用石帚韵》
时间: 2025-01-01 17:40:1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小楼阴。认莓鬟数点,邀梦礼红簪。冻孑冰鳞,光浮蜡凤,芳夜清酌沈沈。翠尊冷疏香乍染,又幽唱催起宿花禽。锦柱怜声,彩幡羞鬓,暗怯春临。回首承华天远,问东风何世,皱损芳心。油卜疑乖,羹香总负,残绪重费温寻。早飞尽梅梁旧燕,剩泥痕还印画屏金。漫道愁来是醉,醉浅愁深。
白话文翻译:
小楼的阴影下,点缀着几朵莓花,邀请梦境中佩戴红色发簪。冰冷的鳞片如同冻住的水面,蜡烛的光影浮动在空中,芳香的夜晚,清酒酌饮着沉重的心情。翠色的酒杯冷冷清清的香气渐渐染上,幽幽的歌声催醒了栖息在花间的鸟儿。华丽的柱子怜惜着声音,五彩的幡旗羞怯地掩饰着鬓发,暗自畏惧春天的到来。回首望去,承载着华美的天空遥远无比,询问东风带来了怎样的世事,却只皱紧了芳心。油画似的情感让人怀疑,羹汤的香气依然不负,残存的情绪又让人重寻温暖。早已飞尽梅梁上的旧燕,留下泥土的痕迹仍在金色画屏上印记。人们常说愁苦是醉酒,然而醉意浅薄,愁绪却深重。
注释:
- 莓鬟:指用莓花装饰的发髻。
- 冻孑冰鳞:形容冰冷的水面,像是鳞片一样的光滑。
- 蜡凤:指蜡烛的光辉,似凤凰一般的美丽。
- 翠尊:指青翠的酒杯。
- 锦柱:华丽的柱子,象征着美丽和富贵。
- 彩幡:色彩斑斓的旗帜,象征喜庆。
- 承华天远:承载着华美的天空,寓意时间的流逝与距离的遥远。
- 油卜:油画,形容情感的细腻与复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郭则沄(1644-1710),清代诗人,字云鹤,号守真,江苏人。他的诗风清新婉约,擅长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此词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变迁之际,诗人通过描绘花下的饮酒场景,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愁苦的感慨。
诗歌鉴赏:
《一萼红》是一首充满春日气息的诗作,在细腻的描写中流露出作者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诗歌开篇即以“小楼阴”暗示了一个静谧的环境,营造出一种梦幻般的氛围。接着,通过“莓鬟”、“红簪”等意象,诗人将女性的柔美与春天的生机相结合,反映出一种温柔的情感。
在后面的描写中,诗人通过“冻孑冰鳞”与“光浮蜡凤”,将自然景象与情感相连,展现了内心深处的孤寂与惆怅。“芳夜清酌沈沈”一句,既表现出酒的醇厚,也暗示了沉重的愁绪,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最后,诗人通过“早飞尽梅梁旧燕”与“剩泥痕还印画屏金”的意象,表现了时间的流逝与美好回忆的留存。整首诗不仅展示了春天的景色,也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具有强烈的情感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小楼阴:描绘一个宁静的小楼,暗示隐秘的情感。
- 认莓鬟数点,邀梦礼红簪:通过细腻的女子装扮,展现美丽与梦境的交织。
- 冻孑冰鳞,光浮蜡凤:自然景象与内心情感的结合。
- 芳夜清酌沈沈:清酒在芳香的夜晚中显得沉重。
- 翠尊冷疏香乍染:冷淡的酒杯氛围,暗示孤独。
- 又幽唱催起宿花禽:悠扬的歌声唤醒花间的鸟儿,象征生命的希望。
- 锦柱怜声,彩幡羞鬓:华丽的装饰与内心的羞怯形成对比。
- 暗怯春临:对春天到来的不安与畏惧。
- 回首承华天远:时间的流逝与距离的遥远。
- 油卜疑乖,羹香总负:情感的复杂与生活的香甜。
- 早飞尽梅梁旧燕:象征过往的美好已成往事。
- 剩泥痕还印画屏金:留存的痕迹,象征记忆与时间的交错。
- 漫道愁来是醉,醉浅愁深:感叹愁苦与醉意,展现内心的矛盾。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冻孑冰鳞”比喻冰冷的情感。
- 拟人:如“幽唱催起宿花禽”,赋予鸟儿生命。
- 对仗:如“锦柱怜声,彩幡羞鬓”,增强了诗句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围绕春天的来临与内心的矛盾展开,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愁苦的深刻感慨,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小楼:象征着宁静与隐秘的情感。
- 莓花:代表春天的生机与女性的柔美。
- 蜡烛:象征着希望与温暖,也暗含孤独。
- 酒杯:代表享受与沉重的情绪。
- 燕子:象征着过往的美好与时间的流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小楼”主要象征什么? A. 宁静
B. 热闹
C. 伤感
D. 春天 -
“油卜”在诗中指的是什么? A. 油画
B. 油灯
C. 油菜
D. 油腻 -
诗歌中表现的主要情感是? A. 喜悦
B. 愁苦
C. 愤怒
D. 厌倦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但更为直白。
- 苏轼《水调歌头》:在对月的描写中体现了对人生的思考,与郭则沄的春日感慨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集》
- 《古诗词鉴赏入门》
- 《郭则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