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客榻生寒梦屡惊,披衣起坐度残更。
朦朦星月僧窗下,听尽天街走马声。
白话文翻译:
在客房里我多次被寒冷的梦惊醒,披上衣服坐起身来度过漫长的夜更。
透过朦朦的星月,我在僧人的窗下,听尽天街上走马的声音。
注释:
- 客榻:客人的床榻,这里指诗人夜宿他处。
- 寒梦:寒冷的梦,可能暗喻梦中不安的情绪。
- 披衣:披上衣服,表示从梦中惊醒后准备起身。
- 残更:夜深时分,这里指夜更已过,天快亮了。
- 朦朦:模糊不清的样子。
- 天街:指城市的街道,这里用来描绘夜晚的喧闹声。
典故解析:
“天街走马声”描绘的是夜晚的繁华与喧闹,可能与当时的社会生活有关,反映了人们在夜间也活跃的生活状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高銮,清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较多作品散见于文集中,风格多以清新隽永著称。
创作背景:
诗作成于清代,时代背景下,社会生活繁忙,商贸活动频繁,夜间街市热闹,诗人以此描绘夜间的独特氛围。
诗歌鉴赏:
《夜起》是高銮的一首描写夜间所思所感的诗。诗中通过简单的景物描写,表达了诗人在客居之所的孤独与思索。初句“客榻生寒梦屡惊”,道出身处异地,心中难免孤寂之感,梦中虽有寒意,却也映衬出内心的不安与不适。接着“披衣起坐度残更”,表现出一种从梦中醒来的无奈,夜深人静时,只有自己在思索、在等待。后两句“朦朦星月僧窗下,听尽天街走马声”,通过星月与街市的对比,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外界的繁华,形成强烈的反差,深刻揭示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整首诗语言简练,却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展现了清代诗歌的独特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客榻生寒梦屡惊:在客房中,寒冷的梦多次将我惊醒。这里的“寒梦”不仅指梦境寒冷,更隐含了心灵的寒意。
- 披衣起坐度残更:我披上衣服,坐起身来,度过这漫长的夜更。诗人从梦中醒来,似乎是在思索和回忆。
- 朦朦星月僧窗下:透过模糊的星月,看到僧人的窗下。这里的“朦朦”表现出夜色的朦胧和清幽。
- 听尽天街走马声:我倾听着天街上走马的声音,描绘出夜晚的热闹与喧嚣,形成与内心孤独的鲜明对比。
修辞手法:
- 对比:诗中通过“僧窗下”的孤静与“天街走马声”的喧嚣形成鲜明对比,突出诗人的孤独感。
- 意象:星月、僧窗、马声等意象丰富了诗的层次感,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孤独的思考和对外界繁华的感慨,反映了人在夜深时分的内心独白,展现了清代文人的孤独与思索。
意象分析:
- 客榻:象征着漂泊与孤独。
- 寒梦:暗示内心的寒冷与不安。
- 星月:象征着夜晚的静谧与美丽。
- 天街走马声:象征着热闹与繁华,形成与诗人内心孤独的对比。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客榻”指什么? A. 自家的床
B. 客人的床
C. 僧人的床
答案:B -
诗中“寒梦”所象征的是什么? A. 美好的梦
B. 内心的孤独与不安
C. 甜蜜的回忆
答案:B -
诗中提到的“天街”指的是: A. 天上的街道
B. 夜晚的繁华街市
C. 僧人的住所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
- 李白《夜泊牛津怀古》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鹿柴》相比,两首诗都在描绘夜晚的宁静与思索,但《夜起》更多地表现出孤独与思考,而《鹿柴》则更强调自然与诗意的静谧。
参考资料:
- 《清代诗歌研究》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