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水》

时间: 2025-01-01 15:35:42

一片琉璃镜,迢迢秋水长。

江清沉夜月,雁影落寒塘。

沙渚芦花白,烟波鸥梦凉。

南华真妙谛,寄兴在蒙庄。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一片琉璃镜,迢迢秋水长。
江清沉夜月,雁影落寒塘。
沙渚芦花白,烟波鸥梦凉。
南华真妙谛,寄兴在蒙庄。

白话文翻译:

一面如琉璃般的镜子,映照着遥远而绵长的秋水。
清澈的江面上,夜空的明月沉静地映照着,
大雁的身影落在寒冷的塘边。
沙洲上芦苇花洁白,烟波中鸥鸟的梦显得清凉。
南华的真谛如此高妙,我的兴致寄托在蒙庄。

注释:

  • 琉璃镜:形容水面平静如镜,反射出周围景物。
  • 迢迢:形容遥远的样子。
  • 沉:此处意指平静、沉静。
  • 雁影:指大雁的身影。
  • 寒塘:寒冷的池塘。
  • 沙渚:沙洲,水边的小沙滩。
  • 芦花白:指芦苇的花,象征着秋天的景象。
  • 烟波:水面上漂浮的烟雾和波浪。
  • 鸥梦:鸥鸟在水面上栖息,象征宁静。
  • 南华:指《南华经》,道教经典,寓意高深的哲理。
  • 蒙庄:可能指的是一个地名,或是隐喻某种境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安鼎奎,清代诗人,生平资料较少。他的诗以自然景物见长,常常表现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淡泊,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秋天,诗人通过描绘秋水、月色、雁影等自然景象,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秋天常常被赋予成熟与沉思的象征,诗人借此表达内心的宁静与对真理的追求。

诗歌鉴赏:

《秋水》是一首典雅而富有哲理的古诗,诗人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构建出一个宁静、清冷的秋日画面。首联“一片琉璃镜,迢迢秋水长”以“琉璃镜”形象化水面的清澈,表现出秋水的深邃与遥远,给人一种天空与水面融为一体的感觉。接着“江清沉夜月”,夜月的沉静与水面清澈相辅相成,营造出一种幽静的氛围。诗人将大雁的身影与寒塘相连,展现了自然界的生动景象,渲染了秋天的孤寂。

在后两联中,诗人进一步深化意象,描写沙洲上芦花的白与烟波中鸥梦的凉,展现出秋天的萧瑟与宁静。“南华真妙谛,寄兴在蒙庄”则为全诗注入了哲理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道家思想的向往与追求,体现了人文关怀与自然交融的和谐美。

整首诗不仅展现了自然的美,更传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与哲思,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一片琉璃镜:用“琉璃镜”比喻水面平滑,反射出周围的景象,体现出水的清澈透明。
  2. 迢迢秋水长:表现秋水的绵延与遥远,传达出一种孤寂的美感。
  3. 江清沉夜月:在清澈的江面上,夜空的明月沉静地照耀,营造出宁静的氛围。
  4. 雁影落寒塘:大雁的身影落在冰冷的塘边,增添了秋天的孤寂与凉意。
  5. 沙渚芦花白:沙洲上白色的芦苇花,象征着秋天的宁静与清新。
  6. 烟波鸥梦凉:烟波中鸥鸟的梦显得清凉,体现出自然界的和谐美。
  7. 南华真妙谛:引入道家经典,表示对深刻哲理的追求。
  8. 寄兴在蒙庄:表达诗人内心的寄托,向往一种清幽的生活。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水面比作琉璃镜,形象生动。
  • 对仗:如“江清沉夜月,雁影落寒塘”,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 意象:运用秋水、月、雁等意象,构建出秋天的意境。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淡泊,寄托了对道家思想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水:象征着成熟与沉思。
  • 琉璃镜:象征水的清澈与宁静。
  • 大雁:象征孤独与远行。
  • 芦花:象征秋天的萧瑟与美丽。
  • 南华:象征深邃的哲理与人生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琉璃镜”比喻什么? A. 太阳
    B. 水面
    C. 月亮
    D. 云彩

  2. “江清沉夜月”中“沉”字的意思是?
    A. 沉重
    B. 安静
    C. 下沉
    D. 沉迷

  3. “南华”指的是哪部经典?
    A. 论语
    B. 庄子
    C. 道德经
    D. 红楼梦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月下独酌》
  • 杜甫《登高》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秋天的景色,诗中有“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的描写,与安鼎奎的《秋水》在意境上有相通之处,但王维更侧重于山水的结合,而安鼎奎则注重水面的清澈与秋天的意象。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道教文化与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