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玉河复至玉泉 其二》

时间: 2025-01-19 19:52:31

卧波桥影亘银川,寒食风轻稳度船。

赐火那须资蜡烛,绿榆无树不新烟。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卧波桥影亘银川,寒食风轻稳度船。赐火那须资蜡烛,绿榆无树不新烟。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卧波桥的影子投射在银色的河面上,寒食节的微风轻轻吹拂,船稳稳地划过水面。赐予火焰的蜡烛在那儿静静燃烧,绿榆树下没有树木也不会散发新烟。

注释:

  • 卧波桥:指桥名,可能指某一著名桥梁。
  • 银川:指河流,形容其水面如银般闪光。
  • 寒食风:寒食节时节,代表春末的风。
  • 赐火:给予火焰,指点燃蜡烛。
  • 那须:古地名,可能与蜡烛的材料有关。
  • 绿榆:指绿色的榆树,象征生机。

典故解析:

  • 寒食节:中国传统节日,纪念介子推,通常在清明前两天。
  • 蜡烛:象征光明与希望,常用于祭祀或夜间照明。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弘历(康熙皇帝),清代著名诗人,擅长诗词,风格丰富。
  •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一个清明时节,表达人们对自然的感悟与生命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河边的宁静景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内心的沉静。开篇的“卧波桥影亘银川”将景物与意境结合,营造出一种幽静的氛围。诗中通过“寒食风轻稳度船”,表现出春末的温柔和宁静,风轻拂过水面,带来舒适的体验。接下来的“赐火那须资蜡烛”,则暗示了对生活的追求和珍惜。而最后一句“绿榆无树不新烟”则带有一种对生命的深思,暗示了新生与旧物的交替,体现了自然与人类生活的和谐。

整首诗在景与情之间建立了强烈的共鸣,既有自然景观的描写,也有作者内心情感的流露,展现出一种超然的境界。诗歌通过清新的意象和简约的语言,带给读者一种宁静而富有哲思的感受。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卧波桥影亘银川:描绘桥的影子在水面上的延伸,表现出一种静谧的美。
    • 寒食风轻稳度船:通过寒食节的背景,结合轻风与稳船,表达一种轻松自然的氛围。
    • 赐火那须资蜡烛:蜡烛的火焰象征着生活中的希望与光明。
    • 绿榆无树不新烟:绿榆树下的景象,表达一种生命的循环与新生。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水面比作银色,增强了视觉效果。
    • 拟人:将风描绘得轻柔,体现自然的柔美。
    • 对仗:整首诗结构对仗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景物的热爱与对生命的思考,体现了诗人对人间美好与宁静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 卧波桥:象征着人类与自然的连接。
  • 银川:代表清澈的水面,寓意纯净和宁静。
  • 蜡烛:象征希望与光明,反映人对生活的期盼。
  • 绿榆:象征生机与新生,寓意生命的延续。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卧波桥影亘银川”中的“亘”字最接近的意思是: A. 贯穿
    B. 短暂
    C. 湍急
    D. 漫游

  2. “寒食风轻稳度船”描绘的主要意境是: A. 风暴来临
    B. 船只摇晃
    C. 宁静的航行
    D. 暴雨倾盆

  3. 诗中提到的“蜡烛”主要象征: A. 灭亡
    B. 光明与希望
    C. 破灭
    D. 记忆

答案

  1. A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静夜思》

诗词对比: 比较这首诗与李白的《月下独酌》,两者都表达了对自然的喜爱,但弘历的诗更侧重于平静的自然景象,而李白的则更多展现了个人情感的奔放与孤独。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诗经与汉乐府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