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山红慢 竹菇用湘瑟词咏石榴韵》
时间: 2025-01-01 15:54:5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三月厨娘,乍榨就桃花茜醋。恰园后篱边,几丛新长,胭脂三五。湘娥竹下啼猩雨。洒鹃痕映空山暮。算风味世上,侯鲭禁脔应妒。山馆下极望嫣然,早已向幽窗催句。正此际太常斋日,小摘珊瑚一树。浣馀还怕芳香损,倩筠篮把红鲜护。傍阑干住。误飞下衔花燕羽。
白话文翻译:
三月的厨娘,刚刚榨出桃花的红醋。正好在园子的后篱边,几丛新长出来的花儿,像三五朵胭脂一样。湘娥在竹下啼叫,猩红的雨水洒落,映衬着空山的黄昏。试问世上有什么风味,侯鲭的禁脔恐怕也要妒忌。山馆下极目眺望,早已向幽静的窗前催促着诗句。正值太常斋的日子,我小心翼翼地摘下一树珊瑚。洗涤后还怕香气损失,特意请来竹篮把鲜红的果子保护。倚傍在栏杆上,误飞下来衔着花儿的燕子羽毛。
注释:
- 厨娘:指厨房的女主人,负责做饭的女性。
- 桃花茜醋:用桃花和茜草榨成的醋,色泽鲜艳。
- 湘娥:传说中的湘水之神,常与竹林相伴。
- 侯鲭:古代对一种鱼的称呼,句中比喻美味。
- 珊瑚:在古代诗词中常用来比喻红色的物品。
- 太常斋:指古代宫廷中的一个斋堂,专门用来祭祀和作诗。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维崧(约1626-1680),字仲明,号澹然,清代诗人、词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早年受过良好教育,擅长诗词,尤其以词作著称。其词多以清丽脱俗、情感细腻而受到后人喜爱。
创作背景:
《映山红慢》创作于清代,反映了作者对春天的赞美与对生活的热爱。诗中通过细腻的描绘,表现了春天的温暖与花卉的绚烂,显现出一种生机盎然的气息。
诗歌鉴赏:
《映山红慢》是一首充满春天气息的词作,诗中通过对桃花、胭脂和竹林的描绘,展现了春天的柔美与生命的活力。开篇用“乍榨就桃花茜醋”引入,既描绘了春天的色彩,也传达了生活的气息。诗人将春天的厨娘与新长的花朵相联系,营造出一种温馨而亲切的氛围。
“湘娥竹下啼猩雨”一句,描绘了湘水神在雨中啼叫的情景,渲染了春雨的细腻与美感,进一步增强了诗的生动性。而“算风味世上,侯鲭禁脔应妒”则通过对美食的比较,表现出诗人对生活的细致观察与感受。
整首词以“山馆下极望嫣然”构建出一种宁静的意境,表达了对自然美的向往和对生活的热爱。结尾的“误飞下衔花燕羽”则将春天的温暖与生机再次升华,传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三月厨娘:指的是春天的厨娘,象征温暖的季节。
- 乍榨就桃花茜醋:刚榨出的醋,色泽鲜艳,描绘了春天的美味。
- 恰园后篱边,几丛新长,胭脂三五:描绘了园子后边新长的花朵,生动形象。
- 湘娥竹下啼猩雨:表达了春雨中的幽静与柔美。
- 洒鹃痕映空山暮:描绘了暮色中的山景,意境深远。
- 算风味世上,侯鲭禁脔应妒:通过比喻,表现生活的丰富多彩。
- 山馆下极望嫣然:表现了诗人对美好景色的向往。
- 早已向幽窗催句:体现了诗人在静谧环境中的思考。
- 正此际太常斋日:时间背景的交代,增加了诗的历史感。
- 小摘珊瑚一树:象征着珍贵的自然馈赠。
- 浣馀还怕芳香损:细腻地描绘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 倩筠篮把红鲜护:表现了对春天美好事物的保护。
- 傍阑干住:传达出一种静谧的心境。
- 误飞下衔花燕羽:以燕子衔花的形象,完成了对春天的赞美。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胭脂三五”比喻花朵的娇艳。
- 拟人:如“湘娥竹下啼”,给湘娥赋予了生命。
- 对仗:整首词在句式上讲究对仗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春天的赞美、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展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和对自然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 桃花:象征春天的到来与生机。
- 湘娥:代表了自然的灵性与神秘。
- 珊瑚:象征着美好与珍贵的事物。
- 燕子:象征春天的使者,传达着生机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桃花茜醋”指的是什么? A. 染料
B. 餐饮
C. 香水
D. 酱油 -
“湘娥”在诗中代表什么? A. 雨水
B. 自然神灵
C. 厨娘
D. 鱼类 -
本诗的主题是什么? A. 生活的艰辛
B. 对春天的赞美
C. 对自然的破坏
D. 对历史的追忆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静夜思》:同样表达了对自然的感悟与人情的思考。
- 苏轼《水调歌头》:展现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哲理的思考。
诗词对比:
- 陈维崧《映山红慢》 vs 李清照《如梦令》:两者都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但陈维崧更侧重于春天的生机,而李清照则更多表现了内心的情感波动。
参考资料:
- 《清代文学研究》
- 《古诗词鉴赏》